Conflux近日获得3500万美元融资,资金将用于扩展其开发团队
据《财富》报道,区块链协议项目Conflux近日从红杉中国和多家中国互联网公司获得3500万美元融资。参与投资者包括红杉中国、百度风投在内的风险投资机构、全球第三大矿池F2Pool“鱼池”、火币以及Metastable和IMO Ventures。
据报道,该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理论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和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樊隆(音译)等科学家发起,旨在解决当前区块链技术无法大规模应用难题。
新浪科技向红杉中国及姚期智方面对此求证,截止发稿前未获确认。
今年8月2日,来自清华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以及多伦多大学的多位作者,署名发表《将中本聪协议扩展至每秒数千次交易》(Scaling Nakamoto Consensus to Thousands of Transactions per Second)论文,提出Conflux共识机制。姚期智为作者之一。
论文提到,该机制及实验数据在比特币源代码框架下实现,可以与其他公式算法扩展或结合。论文称,该共识机制吞吐量可达到5.78GB/s, 确认时间4.5-7.4分钟,交易速度达到每秒6000次,是GHOST或比特币的11.62倍,Algorand的3.84倍。
Conflux Foundation将利用融资扩大目前成员为十人的开发团队,目标是明年2月推出一个测试环境,明年第三季度左右正式推出新的区块链公链。
现如今,区块链的热潮席卷了各行各业,成为当下最热门也是最受瞩目的信息技术之一,相比较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这些信息技术,区块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性似乎更能成为人们交流中的谈资。除了数字货币,区块链在支付清算、证券交易、供应链金融、保险、征信等领域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该项目的联合创始人、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Fan Long博士表示,他认为有助于扩展公共区块链的关键设计决策,是要改变区块被命令的方式。
目前,大多数区块链以线性的方式进行工作,一次只能生成一个区块并会被添加到链的末尾。如果同时创建了两个区块,那么将会由节点来决定区块在链上的位置。
Long表示,区块链的这一特征导致了一个瓶颈,这对大多数公共网络来说都是一个问题,尤其是像以太坊那样旨在为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应用提供动力的网络。
Long谈到:“要想获得更高的可扩展性,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完全去中心化为代价的。”
然而,Conflux协议旨在允许同时生成块以增加交易量。
但是为了避免分叉,或者出现两个相互抵抗的账本,Long表示该小组设计了一种基于有向无环图(DAG)概念的排序算法,该算法能够确保每个区块最终都被安排在一个网络序列。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