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纳科技(上海)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总额达数千万元
11月21日消息,生纳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纳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总额达数千万元。据悉,本轮融资由冷杉溪资本领投,募集资金将用于公司小口径人工血管产品的临床实验研究申报和加速推进公司全球领先的生物微纳米材料技术的临床转化。
生纳科技成立于2015年1月8日,法定代表人为WAYNE WEI-MING DAI,注册资本为313万元,专注于生物微纳米技术在高价值医疗器械和新材料领域的开发应用。主要产品为小口径人工血管。公司实控人为WAYNE WEI-MING DAI,持股19.2896%。
生纳科技由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材料专家、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生物工程系前主任李松教授联合著名企业家、伯克利上海校友会会长戴伟民博士在张江伯克利创新中心支持下于2015年创立,专注于生物微纳米技术在高价值医疗器械和新材料领域的开发应用。公司建立了领先的生物微纳米技术应用和临床转化平台,基于生物微纳米材料开发系列产品。生纳科技小口径人工血管具备抗凝血、抗弯折、可及时穿刺等突出性能优势,有望打破该领域外资品牌垄断。未来,生纳科技将基于其创新材料、修饰技术和生产工艺将生物微纳米材料应用拓展至更多领域。
生纳科技对外投资企业1家,所属地区为浙江省、所属行业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生纳科技-首席科学顾问李松教授表示:“生纳科技在生物材料及制造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具有广阔的前景,相信冷杉溪资本和其它基金的投入将促进生物微纳米材料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创新。未来,我们将继续打造生纳科技全球领先的生物微纳米技术平台,深耕生物微纳米材料领域,加速各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开发,努力将更多的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医疗器械带给患者。”
领投方-冷杉溪资本创始人黄晓滨表示:“小口径人工血管研发周期长、工艺壁垒高、技术难度大,长期植入、反复穿刺,对于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力学性能和远期通畅率等方面均有非常高的要求。生纳科技创造性地将微纳米技术引入这一领域,并成功实现工业级的规模化生产,是真正的原始创新医疗器械,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期待生纳科技的团队在后续的临床开发中不断取得突破,早日造福广大患者。”冷杉溪资本创立于2021年,是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的新锐投资基金。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