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航空煤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生物航空煤油项目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项目
项目建设期:20个月
项目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142,667.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费用合计为126,659.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8.78%;建设期利息4,00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81%;流动资金12,000.0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41%。
项目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资金142,667.36万元人民币,资金来源为项目企业自筹资金82,667.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57.94%;申请银行贷款60,000.00万元(贷款利率按4.0%预估),占比项目总投资为42.06%。
研究目的和内容
本项目的研究目的在于全面评估本项目的可行性,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市场分析:对生物航空煤油市场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市场需求、竞争态势等;
2.技术与工艺方案:研究生物航空煤油的生产工艺,关键技术与设备选型,评估技术优势与风险;
3.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分析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评估措施效果;
4.经济效益分析:对项目投资、成本、收益进行预测和分析;
5.项目实施与组织管理: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构建组织管理架构;
6.结论与建议:总结研究成果,评价项目可行性,提出政策建议和展望。
通过对以上内容的深入研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项目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开发绿色、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趋势。生物航空煤油(SAF)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低碳、环保、可再生的特点,能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缓解我国能源压力、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民航是目前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交通方式,由于涉及到大量的跨国客货运输,因而其碳排放的影响也是世界范围的。航空被认为是最难减排的交通部门之一。
民航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但迄今为止,它对全球变暖的贡献约为4%。在高度工业化发展的当下,碳排放主要来自于与能源相关的碳排放。要实现全球净零碳排放,能源领域的转型是关键。对于航空运输而言,约99%的碳排放来自于航空燃油的燃烧排放。SAF作为一种能够在生命周期内显著减少碳排放的可持续性低碳燃料,其发展和应用实际上也是航空领域的一次能源转型。2024年,中国航空燃油消费量约3928万吨,占成品油消费总量的比例约9.7%。因此,推动SAF发展和应用也成为能源领域转型的必然要求。
中国高度重视民航的绿色发展。“十三五”以来,民航部门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民航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关于深入推进民航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十四五”民航绿色发展专项规划》等文件,旨在推动民航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SAF在未来航空业减排中必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广大的消费市场。
四种SAF生产工艺分析
酯类和脂肪酸类加氢处理(HEFA)
HEFA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SAF生产路线,早在2011年就已经被ASTM批准。该路线主要使用废弃物和残余油料作为原料,如餐厨废油(地沟油)或专门种植的油料作物。在处理过程中,加入氢气以提高得率。目前,该技术十分成熟,但需求的增加导致原料成本上升,未来几年内成本显著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以专门种植的油料作物作为原料,可能面临可持续性的挑战,进一步限制该路线在未来的扩展潜力。
气化费托合成(G+FT)
G+FT是ASTM在2009年批准的首个SAF生产路线。该路线是将生物质通过气化产生氢和一氧化碳的合成气,然后将合成气投入费托反应罐内得到SAF。根据可用原料的类别,G-FT还可分为生物质转液体(BtL)和废弃物转液体(WtL)两种。对该路线而言,技术环节已经打通,并可能通过规模化实现成本改善。目前的问题在于原料的选择和收集,且原料通常需要小规模生产或获得,促使成本快速增加。如果使用生物质原料,将生物质预处理设置在靠近原料来源的地方,可以支持更大规模的集中式SAF生产。
醇喷合成(AtJ)
AtJ路线可以处理任何能够转化成醇类(如乙醇、异丁醇等)的原料,并将其转化为具有高得率的SAF。在2030年之前,考虑到生物乙醇已经具有可观的生产规模,可通过技术定向来快速扩大SAF的生产规模。同BtL的问题一样,将生物质加工为醇类的处理装置设施在原料产地周边,可节省成本,并支持更大规模的集中式SAF生产。至于该路线的成本降低幅度,目前尚不明确。
电转液(PtL)
PtL是利用氢气和二氧化碳生产SAF的工艺,这些气体来自工程化过程而非生物过程,因此它是唯一一种不受原料可用性限制的长期路线。PtL路线使用的氢气可通过电解(如绿氢)生产,也可来自化石原料,不过化石原料排放的CO2应被捕集并永久储存。二氧化碳可来自适当的点源(如生物质能源)或直接空气捕集(DAC)。驱动成本上升的因素主要是大量能源的可负担性和可获取性(绿氢情况下为可再生)。能源的可负担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的条件和政策,这使得设施的战略定位至关重要。由于电解和DAC都是新兴技术,未来几十年内重大资本开支将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但就目前而言,PtL仍然是成本最高的SAF生产路线。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