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光伏产品与风电叶片回收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背景
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
全球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光伏与风电作为清洁能源主力,装机规模持续扩张。截至2024年底,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突破2.5TW,风电累计装机量超1.2TW;中国光伏与风电累计装机量分别达1.2TW、0.8TW,均居世界首位。随着首批光伏组件(使用寿命20-25年)与风电叶片(使用寿命20-25年)逐步进入退役期,废弃物处理问题凸显。据测算,2025年全球废弃光伏组件量将超100万吨,中国约40万吨;全球废弃风电叶片量将达50万吨,中国约20万吨,若不及时处理,将引发资源浪费与环境风险。
废弃物处理痛点
光伏组件:含玻璃(约70%)、铝边框(约10%)、硅片(约5%)、银浆(约0.1%)等,若随意丢弃,重金属(如铅)可能渗入土壤,且玻璃、铝等资源无法循环利用。
风电叶片:主要成分为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材料(约70%)、树脂(约25%),具有体积大、难降解、处理难度高的特点,传统填埋方式占用土地,焚烧易产生有毒气体。
市场分析
市场规模预测
目标客户群体
核心客户:光伏组件制造商(隆基、晶科、天合光能)、风电整机商(金风科技、明阳智能、远景能源),此类企业需强制履行EPR义务,回收需求稳定。
潜在客户:新能源电站运营商(国家能源集团、华能集团)、地方政府环保部门(承接区域内废弃产品集中处理)、资源再生企业(采购回收的玻璃、铝、纤维等原料)。
项目技术方案
技术路线选择
废弃光伏组件回收技术路线
预处理:人工拆除接线盒与电缆,机械剥离铝边框(回收率98%),获得玻璃-硅片-胶膜复合体。
物理破碎:采用双轴破碎机将复合体破碎至5-10mm颗粒,通过气流分选分离玻璃颗粒(回收率95%)与硅-胶膜混合物。
化学提取:将硅-胶膜混合物投入酸浸槽(硝酸+氢氟酸混合溶液),溶解胶膜与金属杂质,分离硅片(回收率90%);再通过电解法从浸出液中提取银(回收率92%)。
产物利用:回收的玻璃用于生产光伏玻璃原片,铝边框经熔炼后重新制作边框,硅片可用于生产低纯度硅料,银用于制作银浆。
4.1.2废弃风电叶片回收技术路线
切割拆解:采用等离子切割设备将叶片切割成1-2米段,去除金属连接件(如螺栓,回收率99%)。
热解处理:将叶片段送入热解炉(450℃,惰性气体保护),树脂分解为可燃气体(用于供热)与树脂油(可作为燃料或化工原料,回收率80%)。
纤维回收:热解后剩余的玻璃纤维/碳纤维经粉碎、筛分,制成纤维粉(回收率85%),可用于生产复合材料板材、保温材料。
环保处理:热解产生的废气经脱硫、脱硝、活性炭吸附处理后达标排放,废水经中和、沉淀后循环利用,无二次污染。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