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在电子、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加快普及,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得到广泛应用,赋能效应日益凸显。...
“十五五”时期将是我国实现碳达峰、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战略窗口。当前,我国电力系统正经历深刻变革,高比例新能源并网、电力电子器件广泛应用等新特征日益凸显。与此同时,多元利益主体交织带来的复杂性,以及应对极端天气的挑战等深层次、结...
电化学储能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能源系统整体安全,更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消防救援局发布《关于加强电化学储能安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切实落实...
近日,我国首个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正式投产。据了解,这座装机容量达400兆瓦时的储能站,每年可调节电量5.8亿度,绿电占比高达98%。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大型锂钠混合储能站的投产,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带来了新机遇,但同时也让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进...
6月4日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完成星地量子直接通信系统模块级验证,标志着我国的星地量子直接通信技术,正式迈入空天地一体化量子直接通信网络的构建阶段。...
在算力需求激增等因素推动下,数据中心发展热情高涨,吸引众多企业涉足。近日,双登股份发布数据中心“浸卫”高压锂电系统,采用创新全浸没冷却技术,电芯热失控风险显著抑制,为数据中心筑起安全防线。...
“只需在手机上轻点几下,4.5万克碳减排量便抵扣了90元消费贷的利息,绿色出行就换来‘真金白银’。”近日,武汉市民魏英在网络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乡村承载约5亿人口,以全球9%的耕地保障粮食安全,其发展关系生态与民生。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地区的清洁能源推广与应用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快火星探测的步伐,2028年前后将发射天问三号探测器,2031年前后实现火星样品返回地球。为顺利开展这些任务,我国科学家一直探索如何有效利用火星上的现有资源,为未来火星长期科研和人类驻留提供能源和资源保障。...
5月,我国核聚变装置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园区(BEST)开启工程总装。同一时期,美国也启动了核聚变发电原型机SPARC建设。全球范围内一场围绕可控核聚变技术的科技“赛跑”正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