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垂直起降航空器行业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无人驾驶航空器俗称“无人机”,是低空经济主要牵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内现有实名登记的无人驾驶航空器126.7万架,同比2022年增加32.2%;持无人机操控员执照19.4万人。2023年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累计飞行2311万小时,增长11.8%。
应用领域
城市空中交通(UAM)
eVTOL在城市空中交通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能够提供城市短距离空中旅客与货物运输、医疗救援等服务,有望成为未来交通出行和运输的主流方式之一。
物流运输
eVTOL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包括使用小型垂直起降无人机进行快递配送,尤其在交通不便或紧急情况下展现出优势。例如,无人机可以用于农产品运输,提升运输效率。
紧急响应
在自然灾害或紧急情况下,eVTOL用于现场情况评估和救援物资的迅速投放,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科研探索
eVTOL在气象观测、环境保护等科学研究中扮演重要角色,能够到达人类难以接近的区域收集数据。
商业航拍
由于其悬停能力和灵活性,eVTOL被广泛用于影视拍摄和广告制作,提供独特的视角和影像效果。
工业巡检
eVTOL广泛应用于交通监管、油田管道巡检、大面积测绘和森林巡检等领域,能够高效地完成大范围的巡航工作,节省人力物力。
安全监控
在交通监控、治安巡查等公共安全领域,eVTOL增强了监控覆盖和实时性。
环保监测
eVTOL应用于空气质量检测和水体污染监测,为环境保护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行业政策
国家层面:《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到2027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供给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将显著提升,现代化通用航空基础支撑体系将基本建立,同时,高效融合的产业生态将初步形成,公共服务装备体系也将基本完善。
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将基本建立,通用航空装备将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低空经济增长的强大推动力,并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地方层面
北京:《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面向全国,走向国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低空技术服务覆盖全国,低空产业国际国内影响力和品牌标识度大幅提高,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低空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在技术创新、标准政策、应用需求、安防反制等领域形成全国引领示范,带动全市经济增长超1000亿元。
上海:《上海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到2027年,建立低空新型航空器研发设计、总装制造、适航检测、商业应用的完整产业体系,打造上海低空经济产业创新高地、商业应用高地和运营服务高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以上,在全球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中走在前列。
广东:《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全省通用飞机飞行达到15万小时,在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全空间无人体系等试点示范取得进展。
江苏:《关于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通过三年建设,使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超500亿元。未来三年,将建成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点)及配套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3个以上试飞测试场和操控员培训点,规划建设1到2个通用机场,开通120条以上低空航线。
总之,在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支持下,无人驾驶垂直起降航空器行业在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拓展和政策支持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成为未来交通和物流领域的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