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中国航博会共签订总值约2856亿元人民币合作协议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17日在广东珠海落幕,本次航展共签订总值约2856亿元人民币合作协议,成交各种型号飞机1195架。
据组委会统计,在为期六天的展览中,共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22家企业参展,参展飞机261架、地面装备248型,举办会议论坛、签约仪式、商务洽谈等活动247场,吸引近59万人参观。
据了解,本届航展首次实现“一展多地”,一大批“高精尖”产品首发首秀,全方位展示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创新成果。其中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启用13个展馆,室内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23万平方米,地面装备动态演示区12万平方米。航展第二展区面积33万平方米,金凤台观演区面积16.8万平方米。
嫦娥六号探测器、长征十二号运载火箭……航天科技集团此次展出近200项科技成果,75%属首次亮相。展区一角,全球首颗静止轨道微波气象卫星模型引人注目。“经过多年攻关,我们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题,这款卫星能实现对云雨大气及其内部结构的全天时、全天候、高频次三维探测。”航天科技集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杨之浩介绍,卫星预计于2026年前后发射,将在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本届航展,各型智能无人装备尽展绝活,成为一大看点。“智能装备及指挥控制系统的应用,为我们插上了信息化、数字化、无人化的翅膀。”兵器工业集团航展发言人程子恒说。
今年中国航发带来的67款展出产品中,近半数是首次亮相,不少绿色产品令人印象深刻。国航展出了一套飞机地面燃油交输系统。据介绍,该系统具有减少资源浪费、低碳环保的特点,投用5年来已交输燃油约780吨,节约成本约1500万元。航展期间,南航联合相关单位发布了《可持续航空燃料发展路径研究报告》。南航集团副总经理吴颖湘说,公司将持续探索航空节能减排解决方案,为交通绿色低碳转型作出更大贡献。
产品丰富多样,助力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随着低空经济蓬勃发展,本届航展专门设立了低空经济馆。除了新产品和新应用场景展示,航展还举办多场论坛、展演、签约等活动,为低空经济发展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在航天科技展区的一块沙盘上,货运无人机、电力巡检无人机、治安巡逻无人机等模型在城市中繁忙穿梭。“众多航空器之所以能有条不紊地运行,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数字大脑’。”航天科技集团九院旗下飞鸿公司总经理陈建国说,公司研发的“鸿栅”无人自主任务管理系统可以接入多种无人系统,实现跨域、跨平台管理。
此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了“光箭”“天盾”系列低空安防装备,可用于保护机场、仓库、油田、变电站等重要设施。海格通信推出“天腾”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运用时空网格化技术将空域、航路、设施等数据绘成一幅立体画卷,能提供飞前、飞中、飞后全流程服务。中国电科展示了“天牧”低空飞行管理服务平台,支持对10万架次以上规模的航空器实时监测。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