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白酒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行业发展总体保持“量少质优”。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449.2万千升,同比下降2.8%,连续第七年下降;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563亿元,同比增长9.7%;实现利润2328亿元,同比增长7.5%。贵州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完成产量30.4万千升,同比增长6.5%;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7%,利润同比下降10.4%。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持续增强。原料供给方面,全年高粱自主选育品种21个,供应种子400万公斤,种植面积235.2万亩,产量65.3万吨,仁怀糯红高粱种植基地被纳入国家特色农产品原料基地,原料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包装配套方面,就近配套基本形成,茅台工业设计中心挂牌运营,国内首个酒类包材专业市场落户仁怀,6个包装产业园规模不断壮大,就近配套率稳定在80%左右。产业融合方面,白酒产业生态不断多元化,全年推出14个特色酒旅融合景区、10条酒旅融合精品路线、18家星级特色酒庄;“i茅台”“习酒5G智慧仓储+数字化工厂”“国台智能化酿造”等成为酒业数实融合典型标杆,白酒两化融合水平达56.7。
要素保障更加协同高效。颁布实施《贵州省赤水河流域酱香型白酒生产环境保护条例》,从法规层面将生态作为酿酒关键要素进行明确,从政策、规划、执法等方面严格保护。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贵州白酒企业舰队竞争力显著增强。以茅台为引领,习酒、国台、珍酒、金沙酒业、董酒、钓鱼台、小糊涂仙酒业共同组成贵州白酒企业舰队,产值占全省白酒的89.7%,利润占全省白酒的98%,成为白酒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茅台利润首次突破千亿,习酒成为大一型国有企业,国台成为贵州酒业首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珍酒李渡集团赴港成功上市,董酒强化健康文化巩固差异化竞争优势,金沙酒业、小糊涂仙品牌多维度焕新升级,钓鱼台酒业走出独有的精品化路线。舰队企业发展质量越来越高,管理现代化、产能规模化、品牌集群化提速推进,规模和实力显著增强。
中小企业规模实力持续提升。2023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白酒企业170户,在行业发展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仁怀酱香酒、无忧、金酱、糊涂酒业、肆拾玖坊、酣客君丰、夜郎古、衡昌烧坊、怀庄、文中、五星、国威、人民小酒、酒中酒等,产能规模进一步提升,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成为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在规模化、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中取得积极成效。贵酒安酒、贵州醇、青酒、匀酒、平坝、湄窖等贵州老牌名酒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加快振兴步伐。
行业现存问题分析
贵州白酒行业发展现存的主要问题包括库存高企、价格竞争激烈、行业分化加剧以及结构性矛盾突出。具体表现为:
库存高企和价格竞争激烈:贵州白酒产业中,除飞天茅台外,其他产品普遍存在价格倒挂现象,即市场零售价低于出厂价。这导致经销商和酒厂的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出现无利润或微薄利润的困境。
行业分化加剧:一线名酒企业虽然垄断市场,但销售体系出现崩塌,面临倒挂、无利润或微薄利润的困境。同时,中小酒厂发展困难,盲目扩大规模和投入基建成为负担
。行业内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优势酒企市场份额集中,而亏损企业数量增加。
结构性矛盾突出:贵州白酒产业在高速发展后,面临需求不足、利润下滑等问题。尽管酱香白酒整体增长,但库存高企、利润下滑成为常态。此外,经销商角色变化,更多依赖厂家扶植,开发商模式过时,导致库存积压。
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结构性、全域化发展:贵州白酒行业正在进行结构性变革,旨在解决产业结构性优势不足的问题。政府通过政策引领及顶层战略规划,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白酒企业梯队,构建“品牌强大、品质优良、品种优化、集群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未来,贵州白酒将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布局,提升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贡献率。
多产区协同发展:过去仁怀产区一家独大的局面正在改变,习水产区、金沙产区、赤水产区等都在乘势上扬,形成多产区协同发展的格局。这种布局有助于提升贵州白酒产区的整体价值。
品牌塑造和标准体系建设:行业协会将狠抓优势品牌塑造,壮大产区品牌形象,并助力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加强专家团队建设,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水平和标准。
电商渠道的发展:尽管传统渠道面临挑战,但电商渠道继续收割更多份额。酒企需要研判并应对这一趋势,利用电商平台扩大市场份额。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