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导盲犬产业发展现状及原因剖析
导盲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狗,是工作犬的一种。经过训练后的导盲犬可帮助需要的人正常生活。
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全球导盲犬训练用品市场规模约为4.866亿美元,预计到2034年将达到12.8759亿美元,2024年至203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0.22%。2024年中国导盲犬市场规模约为17万只左右。
截至2023年,我国残疾人总人数8591.4万,占总人口的6.34%,其中有超过1700万名视力障碍人士。按照国际标准每100个视障人士应配备一只导盲犬。我国应有17万只导盲犬供盲人使用。但2024年我国现役导盲犬数量约为400只左右。严重缺乏,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
行业难以推广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分析
资金问题:导盲犬的培育成本高,从出生到成为合格的工作犬需要两到三年的培训,涉及繁育、寄养、驯犬等多个环节,资金需求巨大。尽管国家没有拨款支持,只有少数地方如大连和上海有政府补贴,但整体资金短缺问题依然严重。
训导员不足:导盲犬训练过程复杂繁琐,需要专业训导员,但目前训导员的数量不足,导致训练速度跟不上市场需求。
公众认知不足:一些地区对导盲犬的认知程度低,存在误解和偏见,导致导盲犬在公共场所被拒绝的情况时有发生。
监管不完善:市场上存在无资质、无经验的机构或个人从事导盲犬培训和销售,给用户和导盲犬本身带来安全隐患。
训练周期长:一只导盲犬从2个月开始接受训练,直到2岁才能正式出师。训练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评估和淘汰,最终只有不到30%的受训犬能成为合格的导盲犬。这种高淘汰率和长时间的训练使得导盲犬的数量非常有限。
邻里关系:在申请导盲犬时,视力障碍人士需要获得所在楼栋邻居的100%同意。这种严格的条件使得很多视力障碍人士无法成功申请导盲犬。尽管有文件提到需要遵循邻里意见,但并没有明确规定必须100%同意。
解决办法
加强宣传和教育:通过媒体科普和互动活动,帮助公众理解导盲犬的重要性和专业性。例如,开展体验活动和公益宣传,让更多人认识到无障碍服务的重要性。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确保视力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的权利得到保障。例如,通过普法教育和提供操作指引,完善监督机制。
提供政策支持: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加大对导盲犬培训基地的扶持力度,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例如,建立导盲犬的档案记录,确保每只导盲犬都能得到适当的训练和管理。
推动科研创新:鼓励科研机构研发智能导盲犬,提高导盲犬的普及率和实用性。例如,智能导盲犬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提供更高效的服务。
行业发展方向预测分析
技术创新
导盲犬训练技术将持续创新,包括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训练方法的优化与创新以及导盲犬品种的选择与繁育。
市场扩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残障人士数量的增加,对导盲犬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导盲犬市场的发展趋势是持续向上的,尤其是在发达国家,导盲犬的普及率较高。然而,中国的导盲犬普及率较低,供需不平衡问题突出。未来市场扩展的方向包括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导盲犬的认识和接受度,以及扩大导盲犬的适用范围和服务对象。
政策支持
政策法规对导盲犬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未来政策支持的方向包括制定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确保导盲犬在公共场所的合法权利,以及提供财政支持,促进导盲犬的训练和普及。
国际合作
国际合作也是导盲犬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与国际导盲犬联盟等国际组织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训练技术和方法,提高中国导盲犬的训练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可以促进中国导盲犬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