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经济产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
冰雪经济是以冰雪资源为基础,以冰雪运动为引领,涵盖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相关产业的综合经济体系。它不仅包括冰雪旅游和运动,还涉及冰雪装备制造、赛事培训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冰雪经济的构成和影响
冰雪经济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
冰雪旅游:提供滑雪、滑冰等冬季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前来体验。
冰雪运动:包括各种冰雪运动项目,如滑雪、滑冰、雪车等。
冰雪装备制造:生产滑雪板、滑雪服、冰鞋等冰雪运动相关装备。
赛事培训:举办和参与国内外冰雪赛事,提供相关培训服务。
冰雪基础设施增长情况及面临的挑战
2023年,国内冰雪场馆数量继续增长,全国共有各类冰雪运动场地2847个,其中,滑冰场地1912个,滑雪场地935个。相比2022年,2023年冰雪运动场地数量增长了16.11%,其中,滑雪场地增长6.74%,滑冰场地增长21.32%。截至2024年“十一”假期,中国大陆共开设室内滑雪场65座(停业6座),其中80%为微小型雪场,服务于本地旅游服务和冰雪运动普及。大型室内滑雪场建设呈现爆发趋势,2024年9月前仅有3座,预计2025年底增至8座。
虽然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但未来仍面临多重挑战。与部分国家相比,我国冰雪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起步较晚,但如今却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在发展。未来,我国冰雪产业首先要面对的是技术创新方面的挑战,在造雪造冰、研制专业服装等领域,虽然目前我国已有自主研发的品牌诞生,但该领域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次,专业人才的供给和储备是我国冰雪产业发展所面临的较大挑战,包括教练、职业经理人以及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人员,均需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及培养;此外,在体育产业结构方面,冰雪装备是我国冰雪企业所擅长的领域,但在未来,这些企业需要更多地在体育营销、体育服务、体育赛事等方面下功夫。
政策环境分析
为以冰雪运动为引领,带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全产业链发展,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如:《关于以冰雪运动高质量发展激发冰雪经济活力的若干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牢固树立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冰雪产业体系。
《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冰雪体育组织,稳步推进部分项目职业化。还以专栏的形式提出了百城千校冰雪计划、冰雪产业促进工程、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工程等任务。
《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旨在大力发展群众冰雪运动,推动冬季群众体育运动开展,夯实冬季运动群众基础,传播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领全民健身新时尚,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
行业壁垒分析
冰雪行业的壁垒主要包括自然条件壁垒和资金壁垒。
自然条件壁垒
冰雪产业高度依赖于冰雪资源,而冰雪资源的分布受到地理位置的极大影响。世界范围内,冰雪资源主要集中在40度纬度以上的区域,尤其是60度纬度以上的寒带区域。这些地区气候极其严寒,不利于休闲性旅游项目的开发。因此,最适合开发冰雪旅游项目的区域是40-50度纬度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冬季持续较长且温度低,适合冰雪旅游项目的发展。在中国,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北部等地区拥有优越的冰雪资源,适合开发冰雪产品项目。
资金壁垒
冰雪产业通常具有资金密集型的特征,其前期建造和后续的升级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冰雪项目的建设和运营需要高昂的投资,包括滑雪场、冰雪场馆的建设和设施更新,以及冰雪装备的研发和制造。因此,资金壁垒是冰雪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发展趋势
面向未来,中国冰雪产业将面临八大发展趋势:一是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二是消费需求将趋向多样化;三是冰雪产业链将不断完善;四是冰雪产业将由技术创新持续推动转型升级;五是冰雪产业将从区域竞争逐步转型区域协同;六是“冰雪+”将推动跨界深度融合;七是冰雪产业将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八是冰雪装备出海将成为常态。
近几年来我国冰雪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发展,2023年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为890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万亿元。冰雪经济在推动乡村振兴、地方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