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行业应用领域、竞争格局、政策环境及发展趋势分析
石墨烯,这种以sp2杂化方式连接而成的二维碳纳米材料,自2004年被科学家发现以来,便成为了科研领域的热门话题。它不仅被誉为“黑金”和“新材料之王”,更因具备超薄、超硬、出色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而备受瞩目。
石墨烯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包括家庭供暖、工业保温、医疗保健、农业温室、电子器件、航空航天、国防、储能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
家庭供暖和工业保温
石墨烯发热膜在家庭供暖系统中可以作为地暖材料,提供舒适且均匀的室内温度,同时减少能源浪费。在工业领域,石墨烯发热膜用于管道和设备的保温,减少热能损失,提高生产效率。
电子器件和航空航天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和力学性能,可用于制造高性能晶体管、柔性显示屏和超级电容器等电子设备,显著提升电子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在航空航天领域,石墨烯用于高速飞行器和微电子器件的热管理,因其高导热性和轻质特性,在极端环境下表现出色。
国防和储能材料
石墨烯在国防领域的应用包括作为增强材料用于军事平台的结构材料、装甲材料和身体防护设备等。其高强度和独特的电子结构使其在电子器件如纳机电系统、场效应晶体管、存储设备等方面具有颠覆性优势。此外,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提高了电池的充放电速度和光电转换效率。
生物医学
石墨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药物输送、生物传感器和组织工程等。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在这些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政策现状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石墨烯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等,为石墨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陆续印发了支持、规范石墨烯材料的发展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如:2024年2月1日起施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将石墨烯材料列入鼓励类目录;2023年12月,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发布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年版)的通告》,石墨烯散热材料、涂布法制备石墨烯电热膜、石墨烯导热复合材料、石墨烯改性发泡材料、石墨烯改性润滑材料、石墨烯防爆电伴热材料6种石墨烯入选目录。
石墨烯行业的竞争格局
中国石墨烯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出外资企业技术领头,国内企业制造领跑的趋势。行业内的竞争企业主要分为三个梯队:
第一梯队:由营收规模较大、拥有完整石墨烯生产线并实现规模化经营的龙头上市企业组成,如贝特瑞、方大炭素、碳元科技等。这些企业在国内外均有较为成熟的销售网络,市场占有率较高。
第二梯队:包括进入行业较早、拥有较强研发能力和全国范围销售网络的企业,如常州第六元素、二维碳素、宁波墨西等。这些企业依托国内政策支持和人才回流红利,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第三梯队:主要由中小型石墨烯生产制造公司组成,市占率较低,竞争格局较为分散。
区域竞争格局分析
在国家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近几年我国石墨烯产业化快速发展,初步构建起以石墨烯原材料、研发、制备、应用为主体的产业链。东南沿海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涌现出一批具有规模效应的石墨烯企业,其中广东、江苏、山东石墨烯产业区域带尤为突出。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1月,我国共有1.7万家石墨烯相关企业,大多分布在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其中广东省石墨烯注册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目前约7970家相关企业。江苏省排名第二,约5531家相关企业。
重点企业分析
贝特瑞:作为石墨烯行业的龙头企业,贝特瑞在2022年的石墨烯业务营收为2.91亿元。公司业务布局广泛,涵盖了石墨烯粉体和薄膜等多个领域。
方大炭素:方大炭素在2022年的石墨烯业务营收为48.89亿元,同样拥有完整的石墨烯生产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碳元科技:碳元科技在石墨烯行业中也占据重要地位,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常州第六元素:作为第二梯队的企业,常州第六元素凭借其强大的研发能力和市场网络,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维碳素:二维碳素在石墨烯薄膜领域有着显著的技术优势和市场表现。
发展趋势分析
技术突破:随着石墨烯制备水平的发展和石墨烯应用技术水平的发展,石墨烯材料能够应用在更多的下游产品和领域中。石墨烯制备水平和应用技术水平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以目前的发展水平看,电子元件领域的应用对石墨烯的质量和技术要求最高,也最难以实现,还需要持之以恒地攻克难关。石墨烯在消费电子类的应用主要需克服制备技术的难关,也是目前石墨烯研究中最热点的方向,预计未来制备技术将会不断突破。
应用领域:石墨烯的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持续升温,未来将会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薄膜分离、超级电容器、半导体器件、复合材料制备、透明显示触摸屏、透明电极等制造中。
此外,石墨烯在涂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随着技术发展,石墨烯制造难度和成本的下降将为其在涂料方面的应用提供强大的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