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焦炭行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及未来发展方向
焦炭是固体燃料的一种。由煤在约1000℃的高温条件下经干馏而获得。主要成分为固定碳,其次为灰分,所含挥发分和硫分均甚少。呈银灰色,具金属光泽。质硬而多孔。其发热量大多为26380~31400kJ/kg(6300~7500kcal/kg)。按用途不同,有冶金焦炭、铸造用焦、化工用焦、气化用焦四大类。
主要应用领域
钢铁冶炼
焦炭在钢铁冶炼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主要作为还原剂,用于高炉和转炉冶炼过程中。在高炉冶炼中,焦炭将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金属铁,并提供热量;在转炉冶炼中,焦炭则用于还原炉料中的氧化物、硫化物等,调整钢的成分,提高其韧性和塑性。此外,焦炭的质量对钢铁生产有直接影响,高强度、低灰分和低硫分的焦炭有助于提高钢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化工生产
焦炭在化工生产中也有广泛应用。它可以用作生产甲醇、丙烯等有机化学品,同时也是合成农药、染料和杀虫剂的原料之一。在电石生产中,焦炭作为原料参与反应,显示出其在化学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化工领域对焦炭的要求包括特定的化学成分和粒度分布,以满足化学反应的需要。
铸造行业
焦炭在铸造行业中主要用于提供高温环境,帮助金属液顺利成型。它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还原为铁,并提供热源。铸造过程中对焦炭的要求包括较高的固定碳含量和稳定的发热性能,以确保铸造过程中温度的稳定和均匀。
焦炭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情况
焦炭行业市场规模庞大,近年来总体保持增长态势。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焦炭生产和消费国,其市场规模庞大。相关市场分析报告数据统计,近年来中国焦炭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约占全球焦炭产量的50%以上。
近年来,我国焦炭产量总体保持增长态势。2023年我国焦炭产量达到4.93亿吨,同比增长4.23%;进入2024年,尽管面临下游需求疲软等挑战,但焦炭产量仍达到2.42亿吨,显示出行业一定的韧性。此外,随着焦化产能的净投放增加,焦炭的产量预计延续增长的状态。
产业链分析
焦炭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炼焦煤的开采与供应,涉及多种煤种;中游为焦炭生产环节,包括炼焦工艺、环保设施及副产品的处理与利用;下游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铸造等行业,其中钢铁行业是焦炭需求的主要来源。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焦炭行业的完整生态。
行业竞争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当前,焦炭行业竞争格局逐渐趋于集中,大型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技术实力和市场影响力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落后产能的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国焦炭注册企业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产量集中在华北地区,山西省作为焦炭产量最高的省份,其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比例超过20%。尽管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内主要以区域性企业为主,但大型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太钢焦化:太钢焦化在2020年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成为全国第一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焦化企业。太钢焦化在全行业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包括全国第一家建成投运炭化室为7.63米高的焦炉、全国第一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焦化企业、全国第一家实现深度治理(超超低排放)的焦化企业。
山西焦化企业:在焦炭价格连续九轮降价后,山西焦炭生产企业基本处于盈亏线上下,平均亏损8元/吨。尽管如此,预计连续10轮降价后,焦企盈利水平仍然在-100元/吨以内,亏损不到200元/吨,焦化厂不会停产。
行业政策环境汇总分析
焦炭行业政策环境严格且支持绿色低碳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焦炭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推动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对焦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等要求,旨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如《焦化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等,明确提出了焦炭行业绿色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这些政策不仅关注焦炭行业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提升,还强调了环保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以降低污染物排放并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高质量、现代化转型升级:焦炭行业正在积极应对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碳达峰碳中和等挑战,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绿色低碳发展:在碳中和背景下,焦炭行业将进一步减少碳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预计在2025年焦炭产量将下降至4.5亿吨左右,产业供需结构未来将呈现“紧平衡”状态。
技术创新和装备升级:我国焦化行业已形成集“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建设施工、生产管理、检化验手段”等功能一体的工业体系,拥有先进工艺技术和现代装备。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