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渔业行业发展现状、政策环境、竞争格局、行业短板分析
远洋渔业指在公海或他国专属经济区开展的大规模捕捞作业,核心载体为配备冷藏加工设备和直升机等设施的远洋渔船,涉及金枪鱼、鱿鱼、鳕鱼等高价值深海鱼类资源开发,具有保障国家海洋权益、食物安全及推动技术升级的战略意义。
行业发展现状
中国海洋渔业的增加值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主要受到捕捞业、养殖业和渔业加工产业发展的推动。随着渔业资源管理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及现代化渔业技术的应用,海洋渔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升。同时,海洋渔业的结构也发生了转型升级,特别是海洋渔业养殖和深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渔业的高质量发展。2023年中国远洋渔业产量达232.23万吨,海洋渔业增加值4820亿元。中国远洋渔业的产量在近年来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在深海捕捞和远洋渔业资源开发方面。随着渔船技术的现代化和渔业管理政策的不断完善,中国远洋渔业的捕捞能力显著提高,捕捞区域逐步扩展至更远的海域。特别是金枪鱼、鳕鱼等深海鱼类的捕捞量持续增加,推动了远洋渔业产量的增长。2020年远洋渔业总产值239.2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约224.75亿元,预计2030年将增至255.33亿元。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远洋渔业是国家战略性产业,也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建设“海洋强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国十分重视远洋渔业行业发展,近年来相继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推动远洋渔业行业规范、可持续及高质量发展。如《农业农村部关于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设定了230万吨的产量限额,并严格控制渔船规模,旨在实现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行业市场驱动因素
消费升级:高蛋白水产品需求增长,国内远洋水产消费占比提升至67.9%。
政策支持: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海洋经济战略,财政补贴覆盖渔船改造费用30%。
技术迭代:北斗导航、声呐探测技术降低捕捞成本15%-20%。
行业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分析
竞争格局
市场份额:中国远洋渔业的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浙江、山东和福建等地。
区域分布:远洋渔业的区域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如浙江、山东和福建等省份。
市场趋势:随着渔业资源管理政策的完善和现代化渔业技术的应用,远洋渔业的产量和产值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特别是在深海捕捞和远洋渔业资源开发方面。
重点企业
中国水产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远洋渔业企业之一,中国水产有限公司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主要从事远洋捕捞、水产品加工和销售业务。
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丰富的远洋捕捞经验和强大的物流网络,产品涵盖多种深海鱼类,市场竞争力强。
浙江海洋渔业公司:作为浙江地区的龙头企业,浙江海洋渔业公司在远洋渔业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技术优势。
山东海洋集团:山东海洋集团在远洋渔业领域也有显著的影响力,特别是在深海捕捞和渔业资源开发方面。
行业短板和处境分析
竞争较大,门槛提高:全球所有公海基本已纳入区域渔业管理,以维护长远利益和保护既得利益为目的的全球渔业资源养护和管理日益严格;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渔业资源沿海或主权国竞相调整入渔政策,提高准入门槛,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远洋渔业发展进行打压限制,令我国远洋渔业企业生产成本剧增,合作风险加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外向型渔业的发展空间。
发展模式仍需优化:当前,我国远洋渔业行业产业结构仍相对单一,“一产强、二产弱、三产缺”的产业格局仍较明显,企业科技支撑和综合竞争力仍偏低,境内外渔业综合基地建设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远洋船员普遍素质不高,老龄化现象严重且后继乏人;远洋水产品研发和国内市场开发力度较弱,高品质水产品供给比重偏低,尤其预制加工水产品研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远洋渔业装备水平和技术体系有待完善:我国远洋渔业自动化、机械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总体仍较低,新型远洋渔船建造科技支撑不足,自主创新能力弱,仍存在生产效率低、能耗高、结构和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等问题。水产品冷藏保鲜、加工流通设施建设滞后,冷链物流体系尚不完备。远洋渔获物大多以整鱼、大包装等形态进入市场,综合利用及精深加工率偏低,远洋水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渔业生产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较低,极地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专业船队、基础平台和技术体系还有待完善。
远洋渔业治理能力与国际合作抗风险能力有待提高:我国远洋渔业企业数量多,管理能力良莠不齐,部分企业及渔船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国际渔业协定和海洋管理制度不够重视,企业间无序竞争及利益驱使性违规作业行为时有发生。同时,由于远洋船队规模大、船员素质普遍较低,因涉外违规造成的渔业纠纷风险长期存在。在世界海洋渔业治理格局深刻变革,全球经济受贸易保护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陷入衰退的大背景下,在争议海域因渔业资源开发而引起的国际纠纷频发,部分入渔国安全环境日趋复杂,国际渔业合作安全形势日益严峻。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远洋渔业行业将迎来一系列技术革新,重点包括智能化、深海捕捞技术、绿色环保技术、基因育种与养殖技术、以及资源监测与管理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将提升作业效率和精准度,自动化渔船和实时数据监控将成为行业的新标准。深海捕捞技术的突破将拓展渔业资源的开发空间,同时绿色环保技术将推动低碳捕捞和生态保护。基因育种技术的应用将提升水产养殖品种的生产效益和抗病能力,远洋渔业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将更加科学和精细化。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