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行业应用、市场规模、驱动因素及产业链分析
保健品(保健食品)是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适用于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且对人体无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与药品和普通食品相比,其核心区别在于功能宣称、适用人群及监管标准。
应用领域分析
保健品按功能划分为:
营养补充类:维生素、矿物质(如钙、铁);
功能调节类:体重管理、运动营养品、情绪调节产品;
传统滋补类:中草药衍生品(如阿胶、灵芝)。
细分市场中,膳食补充剂占主导(超90%),体重管理与运动营养增速较快。
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分析
2023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约为3282亿元,同比增长8.29%,预计2024年将达到3475亿元,2025年将超过3600亿元。近年来,保健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主要受到老龄化程度加深和健康意识提升的影响。这种增长趋势主要归因于“大健康”理念的普及、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以及消费升级等因素。
市场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超3亿,健康需求刚性增长。
健康意识提升:亚健康状态普遍化,预防性消费增加。
政策支持:《健康中国2030》《国民营养计划》等推动行业标准化与创新。
渠道升级:跨境电商、数字化营销(直播、社交电商)拓宽市场覆盖。
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上游行业
上游行业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商,提供保健品的原材料和辅料。具体包括:
动植物提取物:如中药材、营养素补充剂、真菌、益生菌等。
食品添加剂: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和功能,如防腐剂、保鲜剂等。
食品包装:保护产品、方便贮运的容器和材料。
中游行业
中游行业主要是保健品的生产制造企业。这些企业负责将上游提供的原材料加工成各种品类的保健品。
保健食品生产制造企业:包括各种品类的保健食品的生产。
下游行业
下游行业是保健品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电商平台、商场超市、药店和直销直营店等。
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等。
商场超市:如大型连锁超市。
药店:传统的销售渠道。
直销直营店:品牌直接运营的销售点。
行业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分析
保健品行业的竞争格局主要由两类企业构成:
缺乏自主品牌、专门从事合同生产的企业:这类企业注重前端的研发、生产、质量控制及供应链管理,主要配套服务于国内外品牌运营商。
具备研发、生产、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及销售能力的混合型企业:这类企业产业链完善,能及时根据终端消费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诚意药业:2024年,诚意药业实现营收7.14亿元,同比增长6.36%;归母净利润2.01亿元,同比增长23.21%。其关节类药物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氨糖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推动了公司的整体增长。
汤臣倍健:作为膳食营养补充剂的领先企业,汤臣倍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57.34亿元,但同比下降26.32%;归母净利润8.69亿元,同比下降54.29%。其主营产品包括片剂、胶囊等。
东阿阿胶:东阿阿胶以阿胶系列产品为主,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3.29亿元,同比增长26.28%;归母净利润11.52亿元,同比增长46.94%。其产品包括阿胶、复方阿胶浆等。
碧生源:主要从事功能保健茶产品研究和销售,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54亿元,同比下降25.83%;归母净利润0.08亿元,同比增长106.9%。其主要产品包括常润茶、减肥茶等。
同仁堂:以中成药生产为主,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8.2亿元,同比增长0.72%;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2.95%。其主要产品包括安宫牛黄丸、同仁牛黄清心丸等。
健康元药业:主要从事医药产品及保健品研发、生产及销售,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8亿元。其产品包括化学制剂、中药制剂等。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