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行业现状及行业痛点分析
火力发电(thermal power)是通过燃烧煤炭、天然气等燃料产生热能,驱动汽轮机或燃气轮机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式。按燃料类型分为燃煤、燃气、燃油发电等,按功能可分为纯发电与热电联产。
行业概述
多年来,我国火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在过去几十年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持续增加,火力发电作为主要的电力供应来源,其装机容量不断扩大。2023年,我国火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9032万千瓦,2024年1-11月,我国火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达143426万千瓦,同比增长4%。我国煤电机组技术世界领先,全国火电机组供电标准煤耗逐年下降,火电机组能效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火电发电量6.23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69.95%;2024年上半年发电量达3.01万亿千瓦时,保持稳定。
长期来看,火电装机将呈下降趋势,但在近年缺电背景下,火电“压舱石”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未来火电需求将维持稳健增长。
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电力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公共事业之一。“十四五”时期,国家多部门密集出台电力相关政策,涉及配电、绿色电力证书、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信息披露、电力现货市场、电力装备等多方面。如:
《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中提出,探索将清洁运输作为煤矿、钢铁、火电、有色、焦化、煤化工等行业新改扩建项目审核和监管重点。
《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中提出,推广零排放重型货车,在煤炭矿区、物流园区和钢铁、火电等领域培育一批清洁运输企业。
《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快火电、水电等传统电源数字化设计建造和智能化升级,推进智能分散控制系统发展和应用,助力燃煤机组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促进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充分发挥灵活调节作用。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出,全面实施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优先提升30万千瓦级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力争到2025年,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规模累计超过2亿千瓦,抽水蓄能装机达到6200万千瓦以上、在建装
机容量达到6000万千瓦左右。
行业产业链分析
火力发电产业链涵盖上游的燃料供应与设备制造、中游的发电生产以及下游的电力消费。在上游,煤炭开采业为火力发电提供主要的煤炭燃料,其煤质影响发电效率和环保指标,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为燃油和燃气发电提供来源。设备制造业则生产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等核心设备以及各类辅助设备,保障发电系统的构建。中游的火力发电企业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通过燃烧燃料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包括多种发电方式且注重能效提升与环保管理。下游方面,工业用电需求庞大,高耗能产业如钢铁、电解铝依赖电力,一般工业也离不开电力保障。居民生活用电涵盖各种家用电器,对供电可靠性要求高。商业和服务业如商场、写字楼、餐饮、数据中心等场所也高度依赖电力,整个产业链相互依存,共同满足社会的电力需求。
行业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分析
火力供电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和激烈化的特点。国内外众多企业参与其中,头部企业凭借规模优势、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占据领先地位。然而,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对火电行业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压力,迫使火电企业加大环保投入,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环保水平。
大唐发电:大唐发电的财务表现显示出显著的提升。2024年,其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230.09%,毛利率和净利率也有所提升。尽管销售费用有所增加,但公司在成本控制和运营效率上取得了进步。大唐发电作为主要从事火力发电的公司,面临着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但火力发电在短期内仍是中国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华能国际、国电电力、国投电力、华电国际、申能股份、上海电力、江苏国信、建投能源、深圳能源:这些企业都是火力发电行业的重点企业,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努力实现清洁高效、低碳环保的发展目标,以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并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行业痛点简析
成本波动:煤炭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电厂利润率;
环保压力:碳排放配额收紧,老旧机组面临关停风险;
转型阵痛:新能源挤压下,火电从“主力”转向“支撑性”电源的定位调整挑战。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