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服行业规模、产业链、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方向分析
运动服行业指专为体育运动及日常健身活动设计的服装制造与销售领域,覆盖运动便装、竞技运动服等品类,强调功能性(如透气、吸汗、弹性)与舒适性,适应跑步、球类、户外等多元化场景需求。
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长分析
2023年中国运动服装市场规模约为2051亿元,而2024年中国运动服装市场规模达到4603.54亿元。预计到2029年,中国运动服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78亿元。从全球范围来看,2024年全球运动服装市场规模预计为17537.28亿元,而中国占全球市场的比例约为26%。
行业产业链分析
运动服行业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上游原料供应及生产制造、中游品牌建设和下游零售渠道三个部分。
上游原料供应及生产制造
上游原料供应及生产制造是运动服产业链的起始环节,主要包括面料、辅料和制造工艺的提供。随着技术的发展,新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碳纤维、环境自适应材料等,这些新材料的应用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耐用性。此外,绿色生产工艺的应用也降低了能耗,进一步推动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游品牌建设
中游品牌建设是运动服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品牌商通过设计、生产和销售运动服装和配件(如服装、鞋、帽子、袜子等)来满足不同运动需求和消费者偏好。头部品牌通过纵向一体化延伸产业链,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利用品牌效应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下游零售渠道
下游零售渠道包括线上和线下销售平台。线上平台如电商平台、品牌官网等,线下渠道则包括专卖店、商场专柜等。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品牌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此外,场景化消费的兴起也为运动服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行业竞争格局及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运动服市场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以安踏、李宁、特步、361度等本土品牌为主导。2024年,安踏以708.26亿元的营收稳居国内行业龙头,李宁实现收入286.8亿元,特步营收增加6.5%至135亿元,361度营收首破百亿元大关。这些本土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也表现出色,安踏集团总营收突破千亿,成为全球第三家营收超千亿的体育用品集团。
安踏:安踏以708.26亿元的营收稳居国内行业龙头,若计入旗下亚玛芬体育的377.52亿元收入,安踏系总营收突破千亿,成为全球第三家迈入“千亿俱乐部”的体育集团。安踏品牌收入同比增长10.6%到335.22亿元,FILA收入同比增长6.1%到266.26亿元,其他品牌收入同比增长53.7%到106.78亿元。
李宁:李宁实现收入286.8亿元,同比增长3.9%,尽管增速有所放缓,但李宁在中国奥委会的合作和市场表现仍显示出韧性。李宁跑步品类流水增长25%,超轻、飞电、赤兔三大跑鞋销量突破1060万双,鞋类收入占比提升至49.9%。
特步:特步凭借“跑步生态”战略异军突起,营收增加6.5%至135亿元。
361度:361度营收首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显著。
行业当前痛点分析
消费者认知不足:许多消费者对运动健康产品的认知度不足,缺乏对科学运动、选择合适运动装备及健康管理的了解,导致在选择运动服时难以做出明智的决定,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市场细分不明确:运动服市场细分不够明确,产品同质化严重,难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许多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对产品研发的投入,导致市场上大量出现低质量、缺乏创新的产品,加剧了市场的恶性竞争。
专业人才匮乏:运动健康行业的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具备运动医学、营养学、康复学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这直接制约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提升。
产业链不完善:运动服行业的产业链条不够完善,上下游环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从原材料供应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再到售后服务,各个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和整合,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生产效率低下。
监管体系不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使得市场上存在大量不合格产品,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权益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信息化程度低:运动服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能力不足,难以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市场推广不足:许多企业对品牌建设重视不够,产品营销手段单一,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时,跨学科、跨行业的合作与交流不够,导致行业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不足。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方向分析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政策支持,运动服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28年,全球运动服市场规模将超过4500亿美元,而中国运动服饰行业市场规模也将继续增长。
消费升级和下沉市场崛起:低线城市和农村市场的快速增长成为运动服行业的新增长点。随着健身人群尤其是低线城市健身人群渗透率的提升,运动服行业正从专业运动向大众生活场景延伸。
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国家政策对体育产业的支持,如《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的出台,为运动服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材料科学和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如Gore-TexPro防水透气膜和智能穿戴设备,显著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品牌竞争格局变化: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加剧。国际品牌如阿迪达斯、耐克等继续加码中国市场,而本土品牌如安踏、李宁等则通过科技创新和国潮设计脱颖而出。品牌竞争的重点从价格转向价值,从产品功能转向生活方式。
电商平台的崛起:电商平台如天猫、抖音等成为重要的销售渠道,直播带货和私域流量运营成为品牌标配。电商平台贡献了超过60%的销售额,线下渠道则通过体验店和快闪活动强化消费者触达。
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进一步渗透到运动服产业中,推动行业向更加绿色、低碳的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