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硅陶瓷行业现状、痛点、趋势及方向剖析
氮化硅陶瓷作为一种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由氮和硅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凭借高硬度、高强度、耐高温、耐腐蚀、自润滑、高硬高韧、无磁绝缘等众多优异性能,被誉为“全能陶瓷”“黑色陶瓷钢”“先进陶瓷材料皇冠上的明珠”。
发展现状
全球氮化硅陶瓷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23年,全球氮化硅陶瓷市场销售额达58.6亿元,预计2030年将攀升至8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0%(2024-2030)。中国市场发展迅速,在全球市场中占比逐渐提升。在产能方面,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氮化硅制品生产地区,产能占比达40%-45%,紧随其后的是日本,占比约30%-35%。
市场规模
2023年全球氮化硅粉体市场规模约5-8亿元,陶瓷球市场容量约15亿元,陶瓷基片市场规模约5-6亿元,Si₃N₄-AMB基板市场规模约8-10亿元。未来,受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下游市场快速发展的拉动,各细分领域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例如,预计到2027年,氮化硅陶瓷球用量将超800吨,市场容量达约30亿元;氮化硅陶瓷基片市场规模将达15-20亿元;Si₃N₄-AMB基板市场规模将达25-30亿元。
市场发展的驱动因素
在航空航天领域,其对轻质、耐用、耐高温材料的需求,为氮化硅陶瓷创造了广阔商机,可用于燃气涡轮发动机、火箭喷嘴和航天器部件等。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氮化硅陶瓷在动力总成部件、热管理系统和充电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备受关注,其高导热性、低膨胀性和耐磨性使其成为电动汽车电子设备中轴承、涡轮增压器和绝缘基板等部件的理想选择。在传统内燃机汽车中,也用于阀门部件、滚珠轴承、涡轮增压器转子和密封件等,有效提高发动机效率和使用寿命。
行业产业链
氮化硅陶瓷下游应用广泛,涵盖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冶金、医疗器械等领域。目前,新能源汽车是其最重要的终端应用市场,氮化硅陶瓷球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驱主轴;氮化硅陶瓷基片可作为SiC功率器件的封装基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驱系统以及OBC、DC/DC等模块。
行业痛点分析
行业痛点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高、加工难度大以及部分核心设备依赖进口。如高端氮化硅陶瓷球生产所需的热等静压(HIP)设备、氮化硅陶瓷基片烧结环节的日本岛津基片烧结炉,不仅价格昂贵,进口周期长且交期无法保障。
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分析
未来,氮化硅陶瓷将朝着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方向发展。通过引入纳米技术和新型烧结技术,实现多功能化,如具备自修复、自清洁等特殊功能;采用环保材料和可回收设计,提升可持续性。在市场需求变化与消费升级方面,将不断拓展新兴市场与潜在增长点,如在5G通信、可穿戴设备、氢能源等领域的应用探索。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