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动农产品电商崛起,也带动了农产品行业的发展
农产品的定义:是来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即在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如高粱、花生、玉米、小麦等。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农产品已经不仅仅局限在超市这些地方了,现在农产品电商也越来越具规模。
目前全国153万个农民合作社中,一半以上的合作社从单纯的农业耕种收环节迈向了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并创建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新产业化模式,这样大幅改善了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小而散局面。
在产区建设上,《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13-2020)》规划了重点发展的10类144种特色农产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了“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略布局,规划了一批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并细化到县。目前这些特色产区不仅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同时在仓储、物流、质检上有很大的提高,有些甚至达到了智慧农业的水平。
因为农批市场在区域农产品流通中起到很好的中介周转作用,是连接零售端的重要桥梁。电商部分正在取代和完善这种功能,但数量非常小。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也给传统行业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带来了多种多样的变化,其中以产定销、订单农业、农产品电商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相继推出,更是给农产品流通加速升级带来了新活力。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是农村电商的短板。目前除一些大型电商平台的自有物流体系以外,适合乡村特点的二级物流网络还未形成,总体表现为物流成本高,冷链物流建设滞后。此外,从全国来看,普遍存在农产品种类繁多,标准化程度低,多处于粗加工阶段;拥有质量认证的农产品企业较少,“三品一标”农产品更是鱼目混珠,溯源手段推广应用也不足。业内人士认为,农产品上行尚未形成集品控、物流和设计研发、营销推广等于一体的服务体系。2017年初级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等领域的商业流通将出现大规模的变革,单纯中间商的日子将越来越难过,代之而起的将是农业互联网公司、物流网公司、农产品快递公司、专业农产品连锁公司及相关体验店。在农产品流通领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将催生诸多创业型公司,也将塑造一大批规模企业。
生鲜电商作为农产品电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都受到各类资本的青睐。有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农产品交易规模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4.8%,预计到2018年可达11.2万亿元。而生鲜电商2015年交易规模达497.1亿元,同比增长80.8%,预计到2018年可达2365.8亿元。生鲜电商的交易量目前仅占整个农产品交易规模的1%,发展潜力巨大,成为下一个风口。目前,生鲜电商们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淘汰赛,一边是关停、裁员和关店,主要服务于“长三角”的美味七七和壹桌网分别于2016年4月和9月宣布暂停营业,一边是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巨头的进入与加持。有专家指出,生鲜电商发展从盲目跟风进入到理性发展的时代,市场潜力依然存在。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