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下,我国有望从音视频产业制造大国发展为技术创新强国
音视频产业正在推进产业升级,迎来新的增长期。对此,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郝亚斌日前在2018第十四届中国音视频产业大会表示,未来音视频产业发展将会迎来三个新转变:第一,音视频产业会有质的飞跃,具体表现为更高的带宽,更高的速度,更强的体验,新阶段技术创新将扮演更为重要的作用。第二,面临新的生态,随着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数字技术发展,数字音视频会实现爆发式增长,未来会形成一个全域的音视频服务生态,达到数万亿级的市场规模。第三,音视频产业处在一个大的创新期,发展方式将由规模竞争、资本竞争转变为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能力的提升。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彭健锋做了《中国音视频及彩电行业发展研究》的报告,介绍了我国彩电行业在过去五年砥砺奋进取得的成就:生产、出口和内销分别增长了21.5%、31%和20%;彩电面板和整机的出货分别占全球的34%和70%;五大彩电企业跻身全球十强,两大彩电面板厂跻身全球前五强;整个音视频产业产值占到消费电子和软件业产值的四分之一;印刷和柔性显示技术推动车载、穿戴、医疗、商显等垂直应用市场的快速发展。
5G技术为产业赋能
目前,5G时代已经开启,5G+人工智能也给音视频产业发展带来许多新的课题。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乔跃山在会上表示,当前,音视频正在加快与人工智能、5G信息显示等领域的融合,不断催生新业态和商业模式,同时视频技术正经历由数字标清、高清向超高清的重点演进,带动视频采集、制作、传输呈现等加快和变革。
进入5G时代,数据成为重要资产,数据资产的安全也成为“云计算”的重点问题。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网络技术与规划部部门总工程师杨鑫表示,5G将至,通信与产业深度融合,中国电信明确技术演进路线,积极开展5G试验,力促产业成熟,移动视频已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主要流量,5G助力大视频产业。
工信部电子司视听处副处长曲晓杰指出,4K超高清、OLED、激光显示等音视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创新,不但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和亮点,而且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改革。深入探讨在新常态下创新和改革的问题,不仅对社会而且对企业而言都很有意义,这将对我国音视频产业的自主创新、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应该积极抓住推进改革的机会、顺势而为。在这种大的产业趋势下,只有抓住经济发展的脉络并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取永续经营之道。
当前,音视频产业正面临制造大升级、应用大升级和消费大升级的良好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消费者过度聚焦小屏,远离大屏的困局,以及由此带来的大屏更新换代周期过长、超龄服役等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建议首先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主动打破“低质低价低效”的恶性循环,通过落实供给侧改革,加快人工智能、4K超高清和环绕立体声技术的普及,并尽快补齐4K内容的短板,吸引用户重新回流客厅。第二,加大对4K超高清条件下的客厅电视主流尺寸推荐规范的宣传推广,让消费者意识到在条件允许范围内电视尺寸越大临场感越好,收看舒适度越高。第三,加大彩电“七年安全使用期”的宣传教育,通过“汰旧换优”进行产品升级和信息消费升级,有效扩大内需。
彭秘书长指出,音视频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火车头,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引下,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努力,我国有望从音视频产业制造大国、消费大国,发展为技术创新强国和品牌服务强国。
当前,超高清、大屏化、绿色节能已经成为产品结构调整的主线,也影射出产业结构沿着互相交织的两个路径快速发展:一是显示技术、半导体技术的创新变革;一是网络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叠加在一起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变革。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作为一个宏大的命题,让身处“被改造”方的传统行业通过这一契机,在坚持品质、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挑战极限。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