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将逐步形成完善的环境监管治理法律体系,环境修复行业市场将进一步释放
园林景观是在生态学、环境学、景观学等相关原理指导下,将人工植物群落作为主体,并与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所构成的城市绿色空间系统。
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日趋重视包括水土、空气等在内的生态环境破坏修复及整治工作,生态修复也逐渐成为园林景观行业的一个新兴领域或拓展方向。具体来说,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指通过人为构建植被,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如污染的水体(河流湖泊等)、开采后的矿场废址、开凿公路和铁路等裸露的山体边坡等,进行辅助修复,从而使其逐步恢复或逐步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生态修复是园林景观的延伸和拓展,如果对项目实施地周边环境进行一定的统筹协调和深入研究,将生态学、景观学等理念进行实际应用,就会带来修复生态的效果。
园林景观的具体功能主要体现在:
(1)美化城市景观,提升居住质量
城市中的公园、绿地、广场等园林绿化设施,打破了城市建筑充斥着钢筋水泥的单调造型,让城市面貌变得更加生动和多彩,明显地加深了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感和远近层次感。
2)改造城市小气候,降低热岛效应
当今城市中各种生产活动、交通运输、市民生活所散发的大量热源提高了城市温度,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而园林植被是城市气温和空气湿度的调节器,植被利用叶面蒸发水分,不但可以降低周边环境的温度,还可以提高周围空气的湿度。
(3)净化城市空气,改善生态环境
城市绿地是“城市之肺”,大规模的园林绿化对净化空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具有明显的作用。
4)减弱城市噪音
工厂生产和工地施工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噪音,大量的汽车、人类生活也会产生大量的噪音。而树木等植被的茂密树冠和枝干,可以有效地吸收和隔离噪音。
(5)减灾防灾
城市的公共绿地具有紧急避难疏散的功能。
近年来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2000 年至 2014 年间,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从 138,145 亿立方米/年增长至 694,190 亿立方米/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2.22%; 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从 81,608 万吨/年增长至 329,254 万吨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0.48%。土壤、空气等污染日趋严重。中国共有工业污染地块 100-200 万块,受污染需要治理修复的矿山面积约 150 万公顷,受污染农田约 2,000 万公顷。工业污染是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全国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达 1,740.4 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 88.1%;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达 1,404.8 万吨,占全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的 67.6%;工业烟(粉)尘排放量达 1,456.1万吨,占全国烟粉尘排放总量的 83.6%。
随着中国环保法规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预防、调查、治理修复和再开发利用方面的逐渐完善,环境管理政策、技术规范和基础能力的逐渐加强,将在环境责任追究方面对环境修复市场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整体而言,环保项目具有资金投入量大、项目回收期长等特点。强有力的资金来源有利于环境修复产业的管理、技术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完善,有利于建立和健全我国环境修复产业体系。
由于我国对于环境修复行业重视晚于美日等发达国家,我国环境修复行业尚处于起步成长期间,参与企业相对较少。随着“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和“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作为未来五年发展任务之一,随着《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落地以及《土壤环境保护法》和《土壤污染防治法》等法规的加速起草,我国将逐步形成完善的环境监管治理法律体系,政策红利将进一步释放我国环境修复行业市场。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