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刻瓷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刻瓷是集制瓷工艺、书画和雕刻艺术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刻瓷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术,它缘于远古的甲骨刻字、青铜铸雕,在当今文化事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刻瓷艺术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术,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从魏晋开始,随着陶瓷业的发展,大量精美瓷器出现,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永久保存,于是当时的艺人们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直刀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最初的瓷刻。
真正的刻瓷(在瓷釉上雕刻)是从清初开始的。据记载,清初,在民间开始有了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等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经济的昌盛和统治者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意在皇宫中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由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推崇,镌刻书法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甚至已有人能用刀在瓷板或其他器皿上雕刻山水、花鸟、草虫等,且栩栩如生。这个时期,刻瓷真正发展成为了一门新的瓷器装饰艺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刻瓷艺人将刻瓷艺术不断创新,刻瓷工具和雕刻技法不断改进,如钻石刀、尖刻刀、扁刻刀等刻瓷工具的使用,而刀具不同的运刀方向、力度又可形成许多刀法,各种刀法灵活运用、组合变化,有着极强的表达能力。刀迹的错落、深浅、疏密,可以再现书画艺术的作品原貌,又因刻瓷工具和瓷品质地的不同,又可达到软笔笔法所不能及的美学效果,以使作品形成刚劲、柔美等不同风格。其虚实、顿挫,又能表现物象的轻逸、厚重等感觉。
刻瓷,有“世界刻瓷在中国,中国刻瓷看淄博”之说,据不完全统计,淄博市有数千位专业从事刻瓷艺术的工作者。张明文、冯乃江、李梓源等刻瓷艺术大师,代表了中国刻瓷艺术的最高水平。随着淄博陶瓷工艺技术的发展刻瓷工具的技术革新,当今淄博刻瓷艺术可以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当今刻瓷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是前人所不能比拟的。
纵观刻瓷艺术发展趋势,近年来,有刻瓷艺术家在黑瓷盘上刻制人物肖像,不加任何着色,完全利用黑釉色的厚薄、疏密来表现明暗、层次、立体变化,充分利用和发挥黑瓷盘釉色强烈的反差,创作出的人物肖像作品具有极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艺术家通过对刀具和装饰技法的不断创新,使艺术的表现力更加丰富,研究出了堆雕与刻凿结合,喷花,绘画与刻凿结合等工艺。
刻瓷艺术,不但要求作者具有一定的绘画水平,而且要有高超的雕刻艺术修养,既要讲究金石艺术的各种刀法,又要讲究中国画的笔墨功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刻瓷艺术大师会将他更多的刻瓷艺术精品呈现给世人。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