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成像行业产业链、发展趋势分析
空中成像被誉为虚拟现实领域尖端科技。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是一种无需任何物理屏幕即可在空气中形成三维立体影像的先进显示技术。与常规透明显示如抬头显示器(HUD)或基于佩珀尔幻象(Pepper's ghost)实现的光学错觉技术不同,其不仅呈现出悬浮影像,而且可以进行穿透式交互。
产业链分析
上游产业
1、光学元件
上游产业中,光学元件是空中成像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例如,负折射平板透镜(DCT-plate)是实现空中成像的关键技术,通过精密的光学设计来控制光线的折射和反射,形成悬浮影像1。
2、显示技术
显示技术也是上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空中成像技术依赖于先进的显示技术,如计算光场、光线积分等,来实现悬浮影像的生成和显示。
3、材料科学
材料科学在上游产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例如,空气成像反射膜、微型投影模块等材料和技术的发展对空中成像设备的性能和成本有重要影响。
中游产业
1、设备制造
中游产业主要包括空中成像设备的制造。企业如东超科技、像航科技等,专注于研发和生产空中成像设备,包括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全息显示设备等。
2、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商将上游的光学元件和显示技术与下游的应用场景相结合,提供完整的空中成像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智能车载、智慧家居、医疗卫生、教育、展览展示等领域。
应用领域
空中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智能车载、智慧家居、医疗卫生、教育、展览展示、政企服务和电梯等。在智能车载领域,德国宝马和大众、日本丰田以及国内的吉利、长城、上汽、一汽等已采用了空气成像技术。此外,安徽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像航(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和衍视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等企业也在各自领域内推出了相关产品。
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进步与商业化应用
空中成像技术正在逐步走向商业化应用,预计未来几年内将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出现。例如,华为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中引入了空中成像技术,提升了智能座舱的科技感和用户体验。
2、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降低,空中成像技术的市场需求将快速增长。据预测,至2029年,全球3D成像市场规模将达到11056.0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56%。
3、应用领域扩展
空中成像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家居、展览、车载、医疗、公告设施、教育、政企服务等。特别是在智能车载和展览展示方面,空中成像技术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4、技术创新与竞争格局
目前,东超科技在中国的空中成像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研发的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已经应用于多个实际场景。此外,伟时电子和凯盛科技等公司也在该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行业挑战与机遇
1、技术挑战
空中成像技术的核心在于技术精度,这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晰度和用户体验。提高技术精度和降低成本是当前的主要挑战。
2、市场接受度
虽然市场需求巨大,但市场接受度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用户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将直接影响技术的推广速度和应用范围。
3、国际竞争
全球市场中,EagleView Technologies、Fugro、GeoVantage、Digital Aerial Solutions和Google等公司也在积极布局空中成像技术,竞争激烈。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