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卤制品行业总体上稳定增长,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卤制品是一种通过使用盐、糖、香料和其他调味料进行腌制和烹饪的食品加工品,这类食品的特点是味道鲜美、香味浓郁、口感独特。卤制品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材、清洗、切割、腌制、烹煮和冷却等步骤,每一步都会影响最终的口感和风味。卤制品因其便于储存和携带,深受消费者喜爱,是中国传统食品加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卤制品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其主要特点是成品都是熟的,可以直接食用,产品口感丰富,风味独特,主流产品一般为熟肉制品,原材料主要包括畜禽肉类、蔬菜等。近年来,卤制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3653.9亿元,2023年市场规模保持在约3000亿元的水平。
产业链分析
根据卤制品的生产流程具体分为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供应(肉类、蔬菜、豆制品、水产品及香料等)和生产设备供应(切割机、搅拌机、包装机械)两个部分;中游的卤制品生产加工环节,产品可细分为佐餐卤制食品和休闲卤制食品两大类;下游的产品流通、销售环节,线上渠道涉及电商旗舰店、社区团购以及品牌官网等,线下渠道包括但不限于经销、加盟以及直营门店。
产业驱动因素
1、市场需求增长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对美食的追求不断升级,卤制品因其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受到青睐。特别是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追求,为卤制品市场注入了新活力。
2、政策支持
近几年,中国加强了对食品消费的全方位扶持政策,从促进消费、引领新型消费发展、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推动食品科技创新、发展冷链物流及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等方面给予了明确指引。这些政策有利于卤制品行业的健康运行与发展。
3、技术进步
冷链运输体系的成熟应用推动了卤制品行业生产端标准化和规模化,延长了产品的保鲜期,拓展了零售端的触及范围。包装升级加速了卤制品多渠道展开、线上线下融合的进程。
4、消费升级
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以及消费升级的到来,Z世代群体愈发成为消费市场的重要力量。创新型、差异化的卤制品品牌将更能吸引这一群体。
5、品牌化和连锁化趋势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卤味品牌化、连锁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品牌化和连锁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还能实现规模效益和降低成本。
主要制约因素分析
1、市场饱和与竞争激化
卤味行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和创业者的加入,导致市场上的品牌和门店数量急剧增加,同质化竞争日益严峻。消费者可以轻松找到多种卤味选项,品牌间的差异化服务和产品创新相对缺乏,导致新客户获取成本提高,营业额下滑。
2、健康观念改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理念逐渐成为大众消费的重要考量因素。卤味产品有时因过度使用调味品和防腐剂可能引起健康问题,消费者趋向于选择更加健康、低脂、高蛋白的食品,这使得卤味产品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成分不再符合现代饮食趋势。
3、产品同质化
卤味行业的入行门槛较低,许多品牌无法提供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产品或服务。消费者面对雷同的卤味选择时,品牌忠诚度难以建立,客户留存率下降12。
4、新零售模式冲击
线上销售渠道如电商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传统线下卤味店面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物流配送、线上营销策略调整等挑战。如果不能有效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传统门店可能会错失市场机会。
卤制品产业的发展趋势
1、消费升级和健康需求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者对卤制品的口味、品质、健康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这推动了卤制品企业进行产品创新升级,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2、市场竞争加剧
近年来,卤制品市场竞争加剧,大量中小企业涌入市场,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头部企业如绝味食品、周黑鸭、煌上煌等虽然占据一定优势,但仍面临来自中小品牌和新进入者的竞争压力。
3、品牌营销策略调整
卤制品企业开始调整品牌营销策略,不再盲目追求门店数量增长,而是转向精耕细作,提高门店经营质量。例如,绝味食品在2024年上半年门店数量减少了近千家,但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4、行业整合和转型
卤制品行业进入转折期,现有的产品结构和渠道扩张模式面临挑战。企业需要通过战略调整来应对市场变化,寻找新的增长点。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