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啤酒市场接近饱和,增长放缓,该如何破局?
啤酒(Beer)是一种以小麦芽和大麦芽为主要原料,并加啤酒花,经过液态糊化和糖化,再经过液态发酵酿制而成的酒精饮料。啤酒的酒精含量较低,含有二氧化碳、多种氨基酸、维生素、低分子糖、无机盐和各种酶。其中,低分子糖和氨基酸很易被消化吸收,在体内产生大量热能,因此往往啤酒被人们称为“液体面包”。
啤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酒精饮料,是水和茶之后世界上消耗量排名第三的饮料。
行业发展现状
市场规模变化趋势
1、整体市场规模
中国啤酒市场在2023年的总产量为3789万千升,显示出市场接近饱和,增长放缓。
2、精酿啤酒市场
精酿啤酒市场持续增长,预计到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0亿元,消费量将达到23万千升。
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截至目前,已有8家上市啤酒企业发布2024年半年报。整体来看,除华润啤酒、百威亚太、兰州黄河外,其余5家上半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其中,百威亚太净利润下滑,兰州黄河陷入亏损。
啤酒作为一个高度集中的产业,寡头化竞争格局十分明显,比如行业TOP5啤酒企业贡献了80%以上的产量和收入,基本撑起了整个大盘。所以,实际上整个啤酒行业的变化和最新趋势就藏在几家啤酒上市企业的财报当中。
虽然啤酒企业整体保持营收增长,但“降速”亦十分明显,这也对应了行业增长放缓的事实。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1-7月,中国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啤酒产量2267.4万千升,同比下降1.6%。企业端的增长放缓在去年亦有所表现。2023年上半年,5家国产啤酒巨头的营收大都取得了两位数增长,到年底,5家公司营收增速下滑到10.4%—5.49%之间,其中华润啤酒是唯一营收涨幅超过10%的企业,青岛啤酒涨幅最低,为5.49%。
进入2024年,啤酒巨头们增速放缓更加明显。上半年重庆啤酒、燕京啤酒以及珠江啤酒三家国产巨头均录得个位数增长,除了百威亚太营收、净利双减外,华润啤酒营收还出现了自2020年以来的首次下滑。
具体来看,百威亚太上半年收入为33.9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2.48亿元),同比减少4.3%。华润啤酒上半年收入237.44亿元,同比微降0.53%;归母净利润47.05亿元,同比增长1.2%。
收入减少对应的是销量下滑。根据财报,上半年百威亚太啤酒总销量为46.57亿升,同比下滑6.2%。公司称,上半年百威亚太中国地区销量同比下滑8.5%、收入同比下滑9.4%。华润啤酒也不例外,上半年公司啤酒销量约634.8万千升,同比下降3.4%。
产业破局建议
1、多元化销售渠道
面对餐饮市场的低迷,啤酒企业应积极拓展非即饮渠道,如线上销售、啤酒小店和商超等。线上销售已成为新的增长点,企业应加大在电商平台上的投入,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销售效率。
2、创新消费场景
通过“啤酒+N”的模式,创造多样化的消费场景,如“啤酒+冰杯”、“啤酒+赛事”、“啤酒+文旅”等,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种模式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为啤酒品牌提供了新的营销点和增长机会。
3、精酿化转型
精酿啤酒市场的崛起为啤酒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啤酒企业可以通过精酿化转型,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满足消费者对酒质提升的需求。精酿啤酒不仅在口感上更具特色,还能通过DIY的方式增加消费者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4、高端化策略
虽然高端化策略在短期内未能显著提升销量和营收,但长期来看,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仍然是必要的。企业可以通过提价、关闭部分工厂、结构升级等措施,逐步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定位。
5、适应消费趋势
随着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啤酒消费不再完全依赖娱乐,而是朝向更加理性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企业应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变化,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选择,满足不同消费场景的需求。
6、跨界合作
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如与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合作,可以拓宽市场渠道,增加品牌曝光度。例如,与旅游景点合作推出特色啤酒,吸引游客购买。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