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虽快速发展,但仍存不足
智慧健康养老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能够实现个人、家庭、社区、机构与健康养老资源的有效对接和优化配置,能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
行业发展历程
全国老龄办在2012年首先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鼓励并支持开展有关智慧养老的实践探索。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全国老龄办成立“全国智能化养老专家委员会”,为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制定目标,引路导航。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发展历程目前主要经过三个阶段:
2010-2014年:起步阶段
全国老龄办提出养老服务信息化,首次提出“智能养老”概念,并以智能化养老实验基地形式在全国开展实践探索。
2015-2018年:试点阶段
国家发布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12部门全面部署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智能养老被正式列入国家工程。
2019-至今:成长阶段
为了适应智慧养老服务产业的各类企业基本建设,创新的服务模式不断涌现,投融资市场十分活跃。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根据艾媒咨询的报告,2023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16.5%,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3.9万亿元,2027年有望突破20万亿元。此外,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预测,从2014年到2050年,老年人口的消费规模将从4万亿元增长到106万亿元左右。
行业驱动因素
1、政策支持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其快速成长。政策主要集中在提供标准化建设、提升产品服务供给质量、优化用户体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措施,降低企业进入智慧养老产业的门槛,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推动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此外,政府还强调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确保用户信息的安全。
2、市场需求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需求日益多元化和高品质化。智慧养老模式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实时、高效和低成本的服务。智能健康小站、智能手环等设备的应用,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舒适,推动了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
3、技术进步
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养老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实现了老年人居家环境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床垫、智能家居系统等设备能够监测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为医疗决策提供支持。
4、经济因素
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也受到经济因素的驱动。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便捷、贴心的服务,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政府和企业通过投资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推动智慧养老服务的普及和应用。
5、社会认可和接受度
随着智慧养老服务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接受并依赖这些服务。智能健康小站、智能手环等设备的普及,使得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社会对智慧养老的认可度和接受度不断提高。
产业发展现存问题
1、智慧养老产业链不够完整,生态系统有待进一步优化
我国智慧养老产业链正在逐步成型,从上游看,我国在处理器芯片、高精度传感器、控制器等关键核心软硬件上还存在不足,一些高端、前沿元器件和产品的研发仍处于实验阶段,需要长时间的技术累积。从中游看,还需要推动建立智慧养老产品的全国统一市场,《推广目录》中的部分产品普及率不高,存在产品同质化、低端化现象,需进一步提升产品检测精度、产品续航、运行稳定性等。尽管产品静态界面的适老化改造已初步完成,但是与老年人动态交互的适老化改造仍有待加强。从下游看,不管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不同程度存在养老专业人才不足、服务质量良莠不齐、养老服务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总的来说,建立良好的智慧养老产业生态系统,不同企业和机构之间需进一步共享相关数据,有效连接各种养老服务资源,建立上中下游产业链之间的有效沟通反馈机制。
2、集成性的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偏少,有的地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未得到有效发展
三次《推广目录》中,健康管理类智能产品(128项,包括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家庭医生随访工具包等)和养老监护类智能产品(66项,包括智能监测设备、智能看护设备)累计数量较多,而家庭服务机器人(9项)、辅助器具类智能产品(3项)、适老化改造智能产品(2项)累计数量较少,显然,比较少的三项需要将数智化技术与涉老设备进行更加复杂的集成,也需要相关人员具备更多涉及老年人的专业知识。
3、智慧养老产品需求验证不够充分,智慧养老行业标准不统一
只有做好智慧养老产品的需求验证,企业才能了解老年人的现实需求以及产品的实际应用场景。智慧养老企业应与养老机构加强合作,结合多样化的需求和多种实际场景对相关产品进行反复实践和检验,对投放到市场的产品做好反馈意见收集工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产品。当前,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在积极推进智慧养老标准的建设。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