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PI膜行业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但国产高性能PI膜占比较低
PI膜又称聚酰亚胺薄膜,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薄膜类绝缘材料,由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二胺基二苯醚(DDE)在强极性溶剂中经缩聚并流延成膜再经亚胺化而成。PI膜具有优良的耐高低温性、电气绝缘性、粘结性、耐辐射性、耐介质性,能在-269℃~280℃的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短时可达到400℃的高温。因此特别适宜用作柔性印制电路板基材和各种耐高温电机电器绝缘材料。
应用领域
1、电子领域
柔性线路板和绝缘材料:PI膜可以用于制作柔性线路板、绝缘材料、电容器、绕组、薄膜电阻器等。
柔性显示技术:PI膜可用于制作柔性液晶显示器的基板和柔性光学器件。
高频高速通信:PI膜的低介电常数和低损耗特性使其适用于高频高速通信设备中的天线模组、传输线等部件,满足5G通信等高频高速通信技术的发展需求。
2、航空航天领域
热防护系统:PI膜用于飞机、火箭等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保障飞行器的安全。
高性能材料:用于制作航空航天电子、结构和热屏障材料等。
耐高低温材料:PI膜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耐辐照、低真空质量损失和低可凝挥发物等特性,适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3、汽车工业
电池隔膜:PI膜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适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系统。
轻量化材料:帮助实现汽车的节能减排。
4、生物医学领域
生物传感器:PI膜用于制作柔性的生物医学传感器和医疗器械等。
人工器官:用于制作人工器官、生物传感器等医疗设备。
5、新能源领域
新能源汽车:PI膜在新能源汽车的三电系统(电子、电驱、电池)及阻燃防护方面均有广泛应用,如电池隔膜、电机绝缘材料、充电桩线缆绝缘等。
光伏领域:PI膜在薄膜光伏电池中用于电池的封装、背板等部件,提高光伏电池的使用寿命和效率。
氢能及燃料电池:PI膜在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领域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
行业壁垒分析
1、品牌壁垒
由于下游行业的细分,各行业的购买者往往只认可采用自己认可的品牌,即行业品牌识别。品牌壁垒使得品牌获得者获得更多的订单,而垄断购买者的苛刻要求加剧了竞争压力。
2、技术壁垒
作为上游产业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技术的优势对于上下游应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汽车行业对于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及传导性等技术指标的要求极高,一些技术指标满足不了行业的要求便会受到拒绝。
3、产业壁垒
每个产业都具备自己的经济特性,有其独立的发展趋势。如果产业内的市场分配在某一家公司占主导地位,其他企业可以仅次于其的角色,这就会形成一种“集中市场”的结构,从而影响其他企业向上游拓展市场的机会。
市场需求分析
随着对高端电子级PI薄膜需求的不断增加,国内企业已开始向高性能PI薄膜市场进军。2023年我国PI膜需求总量为10195吨,其中FCCL领域PI膜需求为5092吨;人工石墨散热膜领域PI膜需求为2415吨;其他领域PI膜需求为2688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不断升级,PI膜的性能将进一步提升,应用领域也将更加多样化。在国产替代和自主可控的背景下,国内PI膜企业将迎来更多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行业竞争格局
全球高性能PI薄膜的研发和制造技术主要由美国、日本和韩国企业掌握,美国杜邦、日本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和韩国PIAM等厂商占据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PI薄膜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巨头存在差距,多数企业的技术实力难以达到制备高性能PI薄膜的要求,且规模普遍较小,在高性能PI薄膜领域的市场占有率较低。
中国大陆地区PI薄膜厂家约80家,90%以上以流涎法工艺为主,应用领域主要集中于传统电工绝缘;少数企业具备高性能PI薄膜的批量稳定供应能力,从事该业务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时代新材、国风新材、丹邦科技及瑞华泰等,目前产能相对较小。
综上所述,未来,随着电子显示、柔性印刷电路(FPC)和导热石墨膜等电子级应用领域的快速增长,电子级PI薄膜消费量将进一步增大。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