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分析
医学影像设备是指为实现诊断或治疗引导的目的,通过对人体施加包括可见光、X射线、超声、强磁场等各种物理信号,记录人体反馈的信号强度分布,形成图像并使得医生可以从中判读人体结构、病变信息的技术手段的设备。
驱动因素分析
技术进步:医学影像设备行业依赖于光、电、磁、声等物理现象,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政策支持:政府对医疗影像设备的支持政策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市场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多,对医学影像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神经学障碍和其他慢性疾病的普遍性导致了诊断成像程序数量的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如医疗新基建和配置政策的松绑也促进了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的发展。
全球市场趋势:全球医疗影像市场的增长趋势也影响了医学影像设备行业。根据预测,全球医疗影像市场将从2024年的426.7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的701.9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6.4%。
替代效应:国产医学影像设备的崛起也是一个重要的驱动因素。国产设备在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上的提升,使得国产设备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渐替代进口产品,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产业链分析
上游:原材料供应商
上游主要是原材料供应商,包括基础硬件、医疗设备、云服务、网络运营商等软硬件基础设施供应商。这些供应商提供传感器、芯片、闪烁体、结构件、电缆、高压燃料箱、外壳部件、电路板、线束、金属板等关键原材料。
中游:核心部件制造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
中游包括数字化X线探测器、高压发生器、球管、射线源等核心部件的制造商,以及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多元化拓展,构建垂直整合的产业链优势,提供多样化的产品矩阵,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下游:应用场景和终端用户
下游主要是医疗和工业领域的终端用户。在医疗领域,随着全球老龄化程度加深和慢性病患者人数增加,医疗机构对X线影像设备的需求持续放量。工业领域则受益于高端制造转型和新技术的出现,X线影像设备在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食品安全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
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以及医疗需求的持续增长,医学影像设备在疾病诊断、治疗监测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19年市场规模为824亿元,之后逐年递增,到2024年预计达到1360亿元。
其中,CT占比23%,超声设备占比19%,MR占比32%,PET/CT占比17%,其他占比9%。这反映出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以MR为例,其较高的占比表明在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可能得益于其在软组织成像等方面的优势。CT的占比也较为可观,在快速扫描和高分辨率成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超声设备以其便捷性和实时成像特点占据一定市场份额。PET/CT则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独特价值。整体来看,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规模较大且各细分领域相互补充,共同为医疗诊断提供有力支持。
在医学影像设备装机量方面,日本、美国和中国存在一定差异。以每百万人为单位,在CT装机量上,日本为122台,美国为48台,中国为33台;MRI方面,日本为61台,美国为43台,中国为15台;PET/CT方面,日本为6.1台,美国为4.9台,中国为0.6台。
主要企业市场占有率分析
联影医疗:联影医疗是国内医学影像设备的领军企业,其产品线覆盖高端医学影像诊断产品和放射治疗产品,包括分子影像成像系统、磁共振成像系统、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等。2023年,联影医疗实现营业总收入114.11亿元,同比增长23.52%,净利润为19.74亿元,同比增长19.21%。
迈瑞医疗:迈瑞医疗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营销及服务,产品包括超声、监护仪、呼吸机等多个品类。2023年,迈瑞医疗营收为349.3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为115.8亿元,同比增长20.56%。
万东医疗:万东医疗专业从事影像类医疗器械的研发、制造、生产、售后服务及影像诊断服务,主要产品包括数字射线成像检测(DR)、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等。2023年,万东医疗营业收入约12.37亿元,同比增加10.3%,净利润约1.89亿元,同比增加7.51%。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