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化硅行业政策环境及市场分析
碳化硅是一种无机物,化学式为SiC,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生产绿色碳化硅时需要加食盐)等原料通过电阻炉高温冶炼而成。碳化硅是一种半导体,在自然界中以极其罕见的矿物莫桑石的形式存在。碳化硅的优势是其高效率、低能耗和耐高温的特性,这些优点使得碳化硅成为新一代功率器件的理想选择。
行业应用领域分析
碳化硅(SiC)行业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储能、轨道交通、超高压直流输电等。碳化硅凭借其耐高压、耐高温、高频性能、高热导率、低损耗等独特物理特性,在上述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1、新能源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碳化硅材料的应用尤为突出。碳化硅功率器件能够大幅度减少导通损耗和开关损耗,适用于高压、高功率、高频、高温等苛刻环境。这使得电动汽车的电控系统和高压快充桩能够更高效地运行。例如,保时捷、广汽埃安和小鹏等车企都在其高压平台上使用了碳化硅功率器件,显著提升了充电速度和效率。
2、光伏发电和储能
在光伏发电和储能领域,碳化硅器件的高耐压能力和低损耗特性使其在高压电力应用中表现出色。碳化硅器件能够在相同耐压值下,导通电阻和尺寸仅为硅的1/10,从而大幅减少功率损耗,提高系统效率。
3、轨道交通和超高压直流输电
在轨道交通和超高压直流输电领域,碳化硅器件的高频性能和耐高压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选择。这些特性使得碳化硅器件能够在高压、高功率的环境中稳定工作,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分析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77.9万辆,销量为97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和33.9%,新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的比重升至39.6%。此外,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2024年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392.6万辆和38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0.7%和32.5%,销量占全部汽车销量的比例为33.9%。
光伏行业市场分析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增加148.1%,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超过390GW,较2022年增长66%,创历史新高。未来,在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和全球绿色复苏等有利因素的推动下,全球光伏新增装机有望继续快速增长。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同比增加148.1%,其中,大型地面电站占全部新增光伏发电装机的55.6%,分布式电站占比为44.4%,其中户用光伏占到分布式市场约45.3%。
政策环境分析
国家层面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行业是我国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为加快推进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行业的发展,国家层面先后印发《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鼓励性、支持性政策。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碳化硅产业将在政策支持下加速发展。
《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重点提升电子整机装备用SoC/MCU/GPU等高端通用芯片、氮化镓/碳化硅等宽禁带半导体功率器件、精密光学元器件、光通信器件、新型敏感元件及传感器、高适应性传感器模组、北斗芯片与器件、片式阻容感元件、高速连接器、高端射频器件、高端机电元器件、LED芯片等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水平。
《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发玄武岩纤维规模化池窑、多品种差异化浸润剂等技术装备,研发第三代连续碳化硅纤维制备技术,突破氧化铝纤维、硅硼氮纤维、氧化锆纤维等制备关键技术。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了以加强产业基础、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为基准,全力攻克集成电路等高科技领域的突破。
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省市层面
上海——《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推动碳化硅、氮化镓等宽禁带半导体化合物发展,持续提升宽禁带半导体化合物晶体制备技术能级和量产规模,积极布局宽禁带半导体晶圆制造工艺技术,增强宽禁带半导体芯片产品设计能力,扩大产品应用领域。
广东——《关于开展有关人才专项项目榜单推荐工作的通知》:围绕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功率模块(IGBT、碳化硅)、机电耦合装置、混合动力整车控制系统等纯电及混合动力系统核心部件,提升动力总成性能,降低能耗,提升系统效率。
江苏——《关于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开展基于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单晶衬底及外延材料制备,推动宽禁带半导体电力电子器件、射频器件、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等关键部件研发及产业化,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基地。
安徽——《安徽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力争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实现大幅跨越,为万亿级产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形成10个左右千亿级以上产业,若干个百亿级接续产业。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