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行业发展现状、应用领域及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苎麻是荨麻科、苎麻属亚灌木或灌木植物,高0.5-1.5米;茎上部与叶柄均密被开展的长硬毛和近开展和贴伏的短糙毛。叶互生;叶片草质,通常圆卵形或宽卵形,少数卵形,长6-15厘米,宽4-11厘米,顶端骤尖,基部近截形或宽楔形,边缘在基部之上有牙齿,上面稍粗糙,疏被短伏毛,下面密被雪白色毡毛,侧脉约3对;叶柄长2.5-9.5厘米;托叶分生,钻状披针形,长7-11毫米,背面被毛。
应用领域分析
1、纺织领域
苎麻是优良的纺织材料,具有凉爽、透气、挺括、吸汗性好的优点,但也有弹性差、易起皱、可纺性较差、延伸性小的缺点。苎麻纤维常用于制作夏季服装、家居用品等,因其透气性和吸湿性好而受到欢迎。此外,苎麻布可根据不同生产工艺和用途分为手工编织苎麻布、机织苎麻布、混纺苎麻布等,各有其特点。
2、医疗领域
苎麻在医疗领域也有应用。苎麻根含有“苎麻酸”,具有补阴、安胎、治产前产后心烦等药用价值。此外,苎麻纤维的绿色环保特性也使其在医疗领域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3、环保领域
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苎麻作为一种天然纤维,具有环保优势。苎麻种植和加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此外,苎麻纤维的生物降解性也使其在环保领域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4、农业领域
苎麻是一种生态适应性强的多年生植物,能在南方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正常生长,且生物产量较高。苎麻的种植成本较高,主要是由于剥麻环节劳动强度大,但其在农业领域仍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种植面积分析
苎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一些特定地区,如四川、湖北、湖南、重庆和江西等地。这些地区利用山坡地、贫瘠土壤和重金属污染农田进行种植,兼具作物生产和生态保护作用。具体来说,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的苎麻种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大竹县的苎麻种植面积达到14.59万亩,年产原麻1.19万吨,产值达4.5亿元。全国范围:2023年全国苎麻种植面积约为35万亩左右,年均原麻产量5.5万吨,撬动全产业链产值300亿元。
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1、上游产业链
苎麻种植是苎麻行业的上游环节。苎麻主要种植在中国西部和中部地区,尤其是四川大竹,是国内最大的苎麻产地,占国内苎麻产量的35%以上。近年来,随着人造纤维的渗透和出口需求的下降,苎麻种植面积有所波动,但近两年需求有所回升,种植面积也有所增加。
2、中游产业链
苎麻加工是苎麻行业的中游环节。苎麻加工包括纤维提取、纺织和制品生产等。苎麻纤维具有凉爽、透气、挺括、吸汗性好的优点,但弹性差、易起皱、可纺性较差、延伸性小。由于苎麻的种植和加工较为复杂,劳动强度大,导致种植户的回报收益较低。
3、下游产业链
苎麻制品是苎麻行业的下游环节。苎麻制品主要包括纺织品和服饰等。苎麻服饰透气性好,适合作为夏装面料,尽管整体消费规模较小,但用户群体粘性高,需求有所增长。此外,苎麻纤维还可以用于造纸、制药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1)市场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天然纤维需求的增加,苎麻衍生产品迅速开发,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苎麻具有优良的纤维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医疗等多个领域,进一步拓宽了其市场空间。
2)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通过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技术壁垒,提高主营业务核心竞争力。聚焦苎麻细分领域的新产品开发,挖掘个性化、高端化市场需求。
3)市场布局:积极布局区域市场,特别是在需求增长潜力大的二线城市和东南亚新兴市场。
4)政策支持:政府对苎麻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例如,达州东部经开区采取“基地+农户”模式,推广种植苎麻新品种,通过集约化育苗,提高种苗质量和成活率。
近年来,中国麻纺织业发展迅速。在外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2023年,麻纺织行业实现营收与利润的“两个跃升”,苎麻行业的发展前景总体较为乐观。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