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温控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储能电池系统电池容量和功率大,高功率密度对散热要求较高,同时储能系统内部容易产生电池产热和温度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因而温度控制对于电池系统寿命、安全性极为重要。储能温控技术主要包括风冷、液冷、热管冷却、相变冷却等技术。其中,风冷系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寿命长、成本低、易于实现,是目前国内主流技术路径。
行业应用领域
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领域,储能温控系统通过板式液冷和浸没液冷技术,为服务器CPU和GPU等主要发热部件提供温度控制,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和高效散热。
储能系统:在储能领域,储能温控系统通过液冷和空冷产品,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运行。特别是在电化学储能系统中,温控系统对于防止热失控、保障系统安全至关重要。
半导体制造:在半导体制造设备中,温控系统需要高精度和高可靠性,通常达到±0.1℃甚至更高的温控精度,以确保半导体器件加工工艺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
工业洗涤设备:在工业洗涤设备中,温控系统用于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氢能装备:在氢能装备中,温控系统用于确保氢能设备的稳定运行和安全性。
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温控系统用于电池组的温度控制,确保电池的高效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数控机床与激光设备:在数控机床与激光设备中,温控系统用于确保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
上下游产业链分析
储能温控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上游是各种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如压缩机、换热器、风机、液冷机组、液冷板、管路等;中游为储能温控系统,分为风冷系统和液冷系统;下游为储能电池厂商和储能系统集成厂商。
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英维克
英维克是国内精密储能温控产品的龙头品牌,其散热设备在通信网络、电力电网、储能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
英维克的技术底蕴深厚,源自精密温控领域,尤其在数据中心和通信基站温控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术优势。这些技术积累为英维克顺利切入储能温控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风冷和液冷技术领域,英维克拥有多年的研发与应用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既高效又可靠的储能温控解决方案,满足多样化、复杂化的温控需求。
申菱环境
申菱环境专注于储能温控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特别是在电化学储能热管理系统与锂电池低露点除湿机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申菱环境的技术源头主要来自于精密空调和工业空调领域。其精密空调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而工业空调则主要应用于特高压电网、发电项目等。这些技术为申菱环境切入储能温控领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申菱环境在储能温控领域的技术要求与数据中心温控类似,应用场景也与发电项目相近,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
同飞股份
同飞股份专注于工业储能温控领域,提供一系列高性能的液体恒温设备、电气箱恒温装置等产品。
同飞股份的技术根基深植于工业温控领域,尤其在数控装备和电力电子装置制冷方面,积累了卓越的技术实力与丰富的应用经验。这些深厚的技术积淀为同飞股份顺利切入储能温控市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凭借这些优势,同飞股份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储能温控解决方案,灵活应对各种复杂工况下的温控需求,确保储能系统的稳定运行。
行业发展趋势
技术革新
储能温控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液冷技术的应用和智能化、集成化的温控系统。液冷技术凭借其卓越的散热性能和高效节能的特点,迅速成为主流。液冷技术不仅能显著降低储能系统的运行成本,还通过远程监控、故障预警和智能调节等功能,提高了运维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此外,高性能散热材料的使用和制造工艺的革新也进一步提升了温控系统的散热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市场拓展
国内外市场的深度挖掘与不断拓展为储能温控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2024年,中国储能温控市场规模达到17.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20亿元。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储能系统的需求增加,市场前景广阔。特别是在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储能温控系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政策引导
各国政府对储能产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为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政策的支持不仅促进了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还推动了储能温控行业的整体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