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管教育行业发展现状及今后的“机遇与挑战”
托管教育行业的发展已经有一段比较长的历史,并且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改变。
首先,伴随着社会转型以及劳动就业的双重影响。
城市扩容带来人口的集中和教育的集中,隔代教育虽然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但是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代父母的需求,依然有更多的家庭,需要在学校与培训学校之间产生一种更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形态 -- 托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在我国大量出现“核心家庭-双职工家庭”。并且就业压力比较大,孩子通常都交由老人照看,并没有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同时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对于托管教育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这也是推动托管教育发展的源动力。
在国内城市小学的周边 500M 半径内,遍布各种各样的儿童学后托管中心,这些机构大多数隐藏在小学周边的居民楼、写字间、商住房内。随着托管市场的蓬勃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国内各类托管机构已经超过 30 万家,但行业高度分散,很多机构依然是 " 小饭桌 " 的规模,客户的信任度低,营利性差和利润率低,也都一直困扰着机构的发展。
巨大的托管需求已经使托管机构形成了 3 种版本:
1.0 版本的小饭桌模式主要满足孩子 " 接送吃睡 " 等最基础的需求;
2.0 版本在小饭桌的基础上添加了监督孩子写作业的功能;
3.0 版本在 2.0 版本的基础上又添加了类似素质教育等课程内容。"
现阶段 3 个版本共存,1.0 版本逐渐转向 2.0 版本,3.0 版本的机构也正在崛起。目前市场的绝大部分需求都被这 1.0 和 2.0 的混合版本占据。
其次,我国存在着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我国,尤其突出的一点就是“重点学校”为代表的不平衡发展战略,这样就导致了强弱学校所形成的“冰火两重天”情况。托管教育实际上也相应的反映出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随着义务教育阶段的不断完善,不均衡状况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但是大家追求优质教育以改变命运的想法仍然非常强烈,优质教育成为大家所争抢的稀缺资源。而托管教育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去获得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教育的变革因素也影响了托管行业的发展,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的变化。社会关于托管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多,各地又在总结教训这个前提下开始大力推进托管工作,也使得这一行业发展进入到黄金时期。
行业问题
目前学后托管教育行业在中国处于 " 灰色地带 ",国家没有在法律层面上对这个行业有任何管理和约束。无法可依导致无论是行业从业者还是服务对象都没有法律保障,导致大家都是一种短视行为,无法从根本上提高行业服务水平,也无法促进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而国内,这个行业的归属在上层建筑上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但是在地方政府层面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例如在福建省,就在酝酿归口到民政部门的家政服务领域,在青岛市就归口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名下,在东莞市就归口到民政部门。这些地方政府的微小变化必将在未来影响到这个行业的管理归属问题。
在法律之外,托管行业和所有教育行业一样,存在着变现的困难,目前的变现模式依然围绕着跨界合作、连锁加盟、直营并购,以及托管 +。托管 +,"+" 的是什么这是个关键,也是机构能体现特殊性的方式之一,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在托管机构的时长排在家庭、学校之后。那么,如何充分发挥托管机构的教育属性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也显得非常重要。
由于大中型机构往往快速通过加盟的方式快速扩张,但因托管的重服务属性,在地方的托管机构发展壮大后,对总部品牌的依赖逐渐减弱,总部的盈利便出现了困难。总部对加盟商的管控能力较差,收取的费用仅仅为初次的品牌加盟费,在课程无规范的大环境下,也难以通过课本、玩教具等实现盈利,所以这个行业依然没有出现领头羊。
现阶段下,儿童托管服务是一种 " 刚性需求 ",市场空间巨大,而少儿学后托管教育目前在国内尚属 " 新生行业 ",从业机构多以中小规模为主,受制于资金、管理、经验等问题,随着社会需求的逐渐加大,该行业必将在规范化、标准化、层次化的途中快速发展。
未来也许通过跨界合作或者上下游整合的方式,加速行业的变革。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