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与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养老产业是为生命长期健康、幸福实现的各种产业和研究提供的服务;养老产业就一定是通过各种生命研发、科学研究、生产应用提供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的全方位针对性联通服务。养老产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业,也是从各种具体需求延伸到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托底服务,养老产业是生命存在的服务产业,切忌不可仅仅为满足部分生命的服务,并且养老产业绝对不可以只针对老年人群,应该是包含和覆盖老年人群,因为健康生命的延续和简单。
我国目前已经处于老龄化社会。按联合国标准:当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1999年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0.3%,标志着当年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016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49亿人,几乎是英国和德国两国人口综合。65岁以上人群占总人口比例为10.80%,超过联合国标准7%近4个百分点。受长期低生育率、不断增长的人口预期寿命以及人口年龄动态累积效应的影响,从2015年到2060年,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将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迅速扩大、老年人口比重持续提高以及老龄化速度远高于其他国家等显著特征。
我国老龄人口增速也常年远超人口增速。2016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增速为3.5%,较2015年增长了约500 万,而总人口在2016年增速仅为0.59%,同年出生率也仅为12.95‰。2003年至2016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的平均增速达到 3.4%,同期我国人口增速为0.5%,老龄人口比重连年不断增加。
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绝大部分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综合利用率较低,服务覆盖区域和服务人群有限,服务内容单一 ,社会化专业水平不高。总体上与中央要求和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发展建议
养老产业虽然有着很高的市场开发潜力,但是处于发展初期,需制定一套系统而规范的发展规划,协同好方方面面,以实现稳步发展。
1、健全保障制度
养老产业规范、有序发展离不开完善、健全的养老保障制度。养老产业作为一套市场化运作的产业,其发展尊重市场价值规律。在价值规律之下,老年人享受相关的养老服务,本身或家人支付相应的货币,从而使养老产业在微利基础上实现可持续运作,这需要健全的养老保障制度予以支撑。
2、发展养老地产
基于当前房地产发展势头,结合养老产业发展需求,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地即养老型社区。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人年不仅对衣食住行有着更高要求,对健康、环境等亦有要求,尤其精神层面要求更高,而现今的养老地都是普通的小区,养老设施等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建设真正符合老年人实际需求的新型养老社区,积极发展养老地,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医疗保健室、文化活动站、养生堂、小花园等设施,保障室内阳光充足、自然通风,构建适宜于老年人养老的生态环境。
3、改革创新制度
对于老年人而言,对健康的需求是最为迫切的,需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社区医疗服务嵌入养老产业。在支持和引导下,保障体系要积极参与到养老产业之中,把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的养老产业结合起来,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时推动养老产业发展。
4、转变消费观念
大多数人买东西讲究物美价廉,很少买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有了钱就会存起来,不提倡炫耀性消费,尤其老年群体。勤俭节约固然好,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消费观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养老产业发展。为改善生活质量的适度消费是有必要的,要潜移默化地促进他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更新,拉动内需,为养老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