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运输工业气体的载体,管束式集装箱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管束式集装箱是由大容积钢质无缝气瓶与箱体框架采用永久性连接,且与管路、安全附件、装卸附件等部件组成的移动式压力容器,适用于公路、铁路和水上运输以及这些方式的进行联运。管束式集装箱可用于运输压缩天然气、氢气、氮气、氦气、一氧化碳等气体。
我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低碳、高效的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2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94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6%。天然气发电、城市燃气、工业用气等领域的消费量均有显著增长,尤其是LNG重卡销量的爆发式增长,显著增强了气电顶峰保供能力。
2023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232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6%,连续7年增产超百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产量突破96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总产量的43%,成为增储上产的重要增长极。
2023年,我国进口天然气165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9%。其中,管道气进口量较快增长,LNG进口增速由负转正。进口来源多元化,中亚、中东、非洲等地成为主要进口地区。
我国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储气能力不断提升。2023年,全国长输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到12.4万千米,新增储气能力76亿立方米,LNG总接收能力达1.2亿吨/年左右。
我国氢气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环保和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载体,在能源、工业、科研、环境保护以及航天航空等多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氢气发展规模在2023年达到了3545万吨,是全球最大的氢气产销国。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产能超过7万吨/年,并且2023年新增投产项目约20个,产能超2.2万吨/年12。预计到2030年,我国制氢年产量将达到5300万吨,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绿氢)的比例将达到70%。
我国氦气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近年来,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军工需求的不断增加,氦气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氦气市场规模达到了44.5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2023年,我国氦气产量为268万立方米,需求量为2565万立方米。尽管我国氦气产量有所增加,但仍然远远小于市场需求量,处于供小于求的局面,严重依赖进口。
综上所述,天然气、氢气等工业气体的供需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管束式集装箱的储运需求。
同时,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氢能及天然气产业发展,管束集装箱作为运输环节中的重要装备之一,也受到了政策的高度重视。
山东省潍坊市在2021年12月发布的《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表示,鼓励采用30-52MPa的高压气态大容量管束集装箱车辆、液氢槽罐车等进行氢气输运。
2023年12月,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提出,要突破大容量管束集装箱氢气储存、高压IV型储氢瓶材料、制造技术瓶颈,大幅提升氢气储运压力和储氢密度。
2024年1月,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安徽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Ⅳ型瓶带压缠绕与固化工艺,大容量Ⅳ型瓶型式试验技术,大容量Ⅳ型瓶管束集装箱等纳入重点技术攻关方向。
总之,在政策、工业气体和技术创新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管束式集装箱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