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今年前三季度增速达5.4%
在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从2018年占全国比重23.9%提升到了2023年的24.4%,今年前三季度增速达5.4%。长三角“万亿城市”从2018年的6个增加到目前的9个,占全国比重超1/3。从质量看,长三角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8年的2.81%上升到2023年的3.34%,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第五,南京集群排第九。
在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方面,从质量看,长三角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018年的2.81%上升到2023年的3.34%。此外,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已集聚大型科学仪器46441台(套),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已支持企业购买创新服务超7000次,支持金额超1.7亿元人民币;该区域正共建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体系,联合促进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目前,全国每生产10辆新能源汽车,其中就有4辆来自长三角地区。
在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方面,三省一市共同制定国内首部跨省域绿道建设标准,协同推进长江水系生态廊道建设,预计2025年初步实现长三角长江干流生态廊道省级贯通。另外,今年1月至10月,长三角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3.3%,较2018年同期提升8.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较2018年同期的42微克/立方米大幅降低。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有序推进。累计已有170余项高频政务服务和应用实现跨省“一网通办”,今年还创新推出长三角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跨省就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免申即享”。长三角率先在全国试点的跨省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至今年10月底已累计超4600万人次,减少群众垫付超70亿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开通,长三角高铁营业里程已超7600公里,较2018年的4150公里增加超80%,全长163公里的沪苏湖高铁年底具备通车运营条件,上海至湖州通行时间将从原来约2小时缩短至40分钟左右;连接起虹桥国际机场和浦东国际机场之间的机场联络线今年也将投入运营,线路全长68.6公里,“两场”联通最快只用40分钟,极大缩短了长三角节点城市时空距离。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一张网”加快构建,年度新建公共充电桩超12万个,车桩比达1.55,提前完成年度1.9以内的目标。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
加快金融领域协同改革和创新。一体推进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嘉兴五市科创金融改革试点。长三角协同优势产业基金两期累计投资了47只子基金、52个直投项目,覆盖底层项目近1000个,为长三角地区培育了31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能源互济互助能力。沪苏天然气联络线、沪浙天然气联络线二期建成投产,提升省间天然气输配能力30亿方/年以上。长三角电力市场建设启动。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