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消费者投诉超35万件 解决率74%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消息,24日消协公布2018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18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354588件,解决262395件,投诉解决率74.0%,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6295万元。其中,因经营者有欺诈行为得到加倍赔偿的投诉1495件,加倍赔偿金额756万元。2018年上半年,各级消协组织通过不同形式支持消费者起诉433件,接待消费者来访和咨询近53万人次。
根据投诉性质分析,在这些投诉中,售后服务问题占28.5%,质量问题占24.6%,合同问题占20.5%,虚假宣传问题占8.9%,价格问题占4.0%,假冒问题占3.3%,安全问题占3.3%,人格尊严占1.2%,计量问题占0.6%,其他问题占5.1%。售后服务、产品质量和合同问题仍然是引发投诉的主要原因,占投诉总量的七成以上。
从商品类投诉来看,家用电子电器类、日用商品类、交通工具类、服装鞋帽类与房屋及建材类投诉量居前五位。从服务类投诉来看,生活和社会服务类、销售服务类、互联网服务类、电信服务类、房屋装修及物业服务类居前五位。
据介绍,2018年上半年,商品类投诉有158,643件,同比增加16.7%,占到投诉总量的44.7%,较2017年同期比重下降了2.8%。服务类投诉有183,334件,同比增加13.7%,占投诉总量的51.7%,较2017年同期比重增长了5.0%。其他类投诉有12,611件,占投诉总量的3.6%。
中消协表示,与2017年同期相比,合同、虚假宣传、价格、假冒、安全、人格尊严方面的投诉比重有所上升。
在商品类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汽车及零部件、服装、通讯类产品、鞋、食品。在前十位类别中,除通讯类产品投诉有所下降以外,其他商品类别投诉量同比均有所上升,其中投诉量增速最快的三项是房屋、食品、家具。
在服务类投诉中,投诉量居前五位的分别为:远程购物、网络接入服务、经营性互联网服务、移动电话服务和美容美发服务。服务类投诉中整体变化幅度较大,房屋装修类投诉达到2017年同期两倍以上,快递服务同比增长75.1%,餐饮服务类同比增长41.4%。店面销售与201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4.7%,与远程购物上涨近30%形成了较大反差。
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
“转发此信息到微信朋友圈送礼物,转发即送不限量,是真的,我领到了”“点赞68次,可获得本店××优惠”等类似信息,成为很多消费者微信朋友圈、聊天群里的常见消息。微信朋友圈里的转发、分享、集赞有机会抽奖等信息很难界定其真实性,其中往往隐藏着诸多陷阱,比如附加消费、非法套取用户个人信息等。
由于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对消费者财产安全构成严重隐患,这一现象已经引起消协组织的关注。此类侵权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部分经营者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牟利;经营者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消费者信息安全。消费者由于技术上的弱势地位,即使发现个人信息被非法收集或滥用,也存在取证难、维权难问题。
网购投诉同比增49.2%
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销售服务投诉38583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2%。但涉及网络购物的投诉共计24417件,同比增长49.2%。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虚假宣传和违反《广告法》等相关法律规定的问题严重;未按约定履行合同;商品售后服务难保障;商品质量难保证。
老人受骗依然高发
老年消费者权益受损情况依然高发,一直是投诉的热点和难点,部分经营者的行为已经不是普通的民事纠纷,而是涉嫌违法犯罪。在继续打击侵害老年消费者权益行为的同时,老年人在消费时也应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不要轻信电视广播广告、健康讲座等“假保健、真销售”信息。
房屋类投诉涨幅大
上半年房屋类投诉共4753件,同比增加了32.5%。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开发商不按期交房等合同违约;商品房存在漏水、墙壁裂痕等质量问题;开发商以各种原因不退意向金或保证金;房型与宣传不符,配套缩水;隐瞒产权年限等重要事项;优惠降价活动宣传存在误导等。
预付式消费侵权成顽疾
上半年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共44787件,同比增长53.9%,位居服务类投诉首位。生活、社会服务类投诉主要体现在预付式消费较多的娱乐健身、美容美发、餐饮住宿、修理服务等服务行业,主要问题有:办卡容易退卡难;办卡手续不规范,商家不与消费者签订书面合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不平等格式条款限制消费者权利;商家擅自终止服务。
家用电器居商品类投诉榜首
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家用电子电器类投诉44096件,占商品投诉总量的27.8%,位居商品类投诉第一。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小家电产品功能和指标缺乏国家统一标准;个别小家电产品质量没保障;部分厂商服务意识淡薄,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售后服务缺失;个别家电品类产品在旺季配送、安装等服务不及时。
汽车售前售后“猫腻”多
上半年交通工具类投诉共25014件,同比增长28.5%。投诉主要集中在质量问题、合同问题以及售后服务问题等方面。具体表现为: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质量存在问题;合同违约及不平等格式条款问题;售车后不兑现承诺;实际车况与宣传不符;售后服务质量、态度差。
服装鞋帽问题困扰消费者
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服装鞋帽类投诉22915件,占商品类投诉总量的14.4%。投诉的主要问题有:质量不过硬;经营者常以消费者非正常使用为由不履行“三包”承诺;以进口服装、高档面料等为噱头进行不实宣传;小批量的新型材质、款式的服装鞋帽,对质量稳定性控制不足。
免责声明:
1、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金普华产业研究院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